[发明专利]一种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46743.1 申请日: 2013-12-04
公开(公告)号: CN103644676B 公开(公告)日: 2017-01-18
发明(设计)人: 何凯;马文礼;王明富;黄龙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F25B21/02 分类号: F25B21/02;H04N5/372
代理公司: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1 代理人: 孟卜娟
地址: 610209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emccd 相机 致冷 系统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光电探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Electron Multiplication Charge Coupled Device,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

背景技术

EMCCD具有高灵敏度与高帧频两个特点,在天文观测、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影响EMCCD信噪比的两个关键因素:暗电流噪声与电子倍增增益,均与EMCCD的工作温度相关。EMCCD的工作温度愈低,其暗电流噪声愈小,其电子倍增增益愈大,从而其信噪比愈高。因此,对EMCCD致冷能极大提升其性能,致冷系统是高性能EMCCD相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EMCCD相机致冷系统多使用热电制冷器作为其冷源。热电制冷器是基于帕尔贴效应的一种小型制冷器,优点是:体积小、使用方便、可靠性高,但是也存在效率低、制冷温差有限、制冷量小等不足。而热电制冷器工作时,冷端负载越小,制冷效果越好。为充分利用热电制冷器的制冷量,增大制冷温差,在设计致冷系统时,应尽可能减少致冷时由外界进入EMCCD的热量。EMCCD与外界换热量越小,致冷系统致冷效果越好。

发明内容

以减少EMCCD与外界环境换热量为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MCCD相机致冷系统中的冷屏装置,通过设计冷屏,能够减少外界进入EMCCD的热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包括:热沉、一级热电制冷器、N级热电制冷器、外壳、冷屏、EMCCD以及冷指。N=2,3,4,热沉安装在外壳外部底面,其余部件均位于外壳内。一级热电制冷器安装在外壳内部与热沉对应的位置,其热端贴在外壳腔壁上,冷端与冷屏以及N级热电制冷器热端相连。冷屏将N级热电制冷器、EMCCD以及冷指等低温部件包围起来。冷指处于N级热电制冷器3冷端与EMCCD之间,充当两者间热量传递的桥梁。

进一步的,一级热电制冷器与N级热电制冷器堆叠而成的多级热电制冷器,其中一级热电制冷器的冷端与N级热电制冷器的热端相连,一级热电制冷器冷端尺寸大于N级热电制冷器热端尺寸。同时,一级热电制冷器致冷时冷端温度,低于不与之相连时冷屏自身温度。

进一步的,冷屏的材质为紫铜,表面镀银处理。

进一步的,冷屏外表面与外壳内表面间距为4-6mm。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

一种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其核心思想是:在EMCCD相机致冷系统中,设计一个较低温的冷屏,用该冷屏将EMCCD等被冷却器件包围起来,减少致冷时EMCCD与周边环境的温差,从而减少EMCCD与周边环境的换热量。其实现结构包括:热沉、一级热电制冷器、N级热电制冷器(N=2,3,4)、外壳、冷屏、EMCCD以及冷指。冷屏与一级热电制冷器冷端相连,依靠一级热电制冷器冷却冷屏。设计冷屏能够有效减少,致冷时由外界进入EMCCD的热量,从而对减少致冷系统负载,降低EMCCD致冷系统最低致冷温度有积极的意义。在非真空绝热的致冷系统中,效果更为明显。试验证明,在使用惰性气体绝热的EMCCD相机致冷系统中,通过设计冷屏,使外界进入EMCCD的热量较原来减少了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设计技术,通过在EMCCD与外壳间设置一低温冷屏,能有效减少致冷系统工作时,EMCCD与周边环境的换热,进一步降低致冷系统的最低致冷温度。

(2)、本发明提出的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设计技术,通过在冷屏上镀银,能将环境辐射反射回去,减少一级热电制冷器上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EMCCD相机致冷系统冷屏装置EMCCD相机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热沉,2为一级热电制冷器,3为N级热电制冷器(N=2,3,4),4为外壳,5为冷屏,6为EMCCD,7为冷指。

图2为EMCCD与外界环境换热热网络图。TAMB为环境温度,T1为冷屏温度,TCCD为EMCCD致冷后温度,R1为冷屏与外壳间热阻,R2为EMCCD与冷屏间热阻,Q1为由外壳进入冷屏热流量,Q2为由冷屏进入EMCCD热流量,Q3为一级热电制冷器从冷屏带走的热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67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