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转换纳米晶/二氧化钛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7384.1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3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全;苏万奎;曾玉斌;李聪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135 | 分类号: | B01J27/135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21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换 纳米 氧化 复合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转换纳米晶/二氧化钛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二氧化钛(TiO2)作为一种无毒、稳定、高效的光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涂料、抗菌剂、水处理、污染物降解等生活和环保领域。TiO2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价带上的电子跃迁至导带,产生电子-空穴对。TiO2表面的电子-空穴对可以与周围的水和氧气作用而产生含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超强的氧化能力,能氧化大部分的有机物,将其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纳米TiO2催化剂有一个显著缺点,就是需要使用紫外光为激发光源,这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在太阳光的光谱中,紫外光区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能量都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通过掺杂等手段,可以实现TiO2在可见光区的部分吸收。然而,如何提高TiO2在太阳光中红外波段的利用率,还是一个挑战。
自从在一些镧系材料上实现了效率较高的上转换发光后,科学家们对上转换纳米颗粒的研究展开了探索。到目前为止,NaYF4被认为是最好的上转换发光基质材料,可掺杂多种稀土发光离子,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可发射多种短波长的可见光。这一特殊的发光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与生物成像、生物检测等领域。在当前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都致力于其“近红外-可见光”的性能研究,而忽略了其“近红外-紫外光”的发光性能。其实,在NaYF4中掺杂Yb和Tm离子,它们可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实现很强的紫外发射。如果将这种上转换材料和TiO2进行复合,利用上转换材料的波段转换功能,将能提高TiO2对于红外光的利用效率。即,让上转换材料将太阳光中的部分红外光转换成紫外光,然后被TiO2直接吸收利用,进行光催化作用。
前期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此类的尝试工作,例如秦伟平等在大颗粒的NaYF4:Yb,Tm颗粒表面直接包袱了一层TiO2壳层;付明来和洪樟连等分别用微米长度的NaYF4:Yb,Tm棒状颗粒,在其表面进行了TiO2壳层的附着。虽然这些材料也表现出了在红外光波段的光催化性能,但却有几个显著缺陷:1. 复合材料的整体尺寸较大(微米级),且形貌不均匀,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如生物)的应用;2.内部的NaYF4上转换材料都是使用水热法(或溶剂热法)合成,其发光性能欠佳,使得红外光的总体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如果能开发出一种尺寸较小(在100nm内)、结构均匀、上转换效率高的上转换/TiO2纳米材料,将能显著提高TiO2对红外光的利用效率,并提高其光催化性能。同时,由于材料总体尺寸较小,不但可以提高其比表面积,而且可以扩宽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上转换纳米晶/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制备出的上转换纳米晶/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尺寸小,甚至可在50nm内,结构均匀,上转换效率高,能显著提高TiO2对红外光的利用效率,并提高其光催化性能的显著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上转换纳米晶/二氧化钛复合纳米材料,其化学表达式为:NaYF4:Yb,Tm@SiO2@TiO2;其中,“@”表示包覆。
一种上转换纳米晶/二氧化钛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六方相NaYF4:Yb,Tm纳米晶为核,在其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硅壳层:
a.将环己烷、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氨水在玻璃瓶内混合,摇晃至澄清透明;
b.将NaYF4:Yb,Tm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溶解,再将溶解液加入上一步骤形成的混合液中,摇晃均匀;
c.将正硅酸乙酯环己烷溶液加入上一步骤形成的混合液中,使用摇床摇晃22-25小时;
d.将上一步骤形成的混合液离心清洗,再分散到异丙醇中,即形成NaYF4:Yb,Tm@SiO2纳米颗粒,@表示包覆;
B.在二氧化硅壳层表面均匀包裹二氧化钛壳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73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