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易钩草的雷蛙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47704.3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6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爱明 |
主分类号: | A01K85/02 | 分类号: | A01K85/02;A01K85/01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2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渔具,尤其是一种仿生蛙形垂钓假饵。
背景技术
雷蛙是路亚钓法中使用的一种假饵,是模仿青蛙的外形制作,专门用来钓黑鱼。在台湾黑鱼也称雷鱼,故称雷蛙。雷蛙属于浮水型假饵,为了适应黑鱼出没的多水草的钓场。雷蛙特殊设计的钓钩埋藏在背部,当黑鱼攻击咬住雷蛙后钩尖即可露出刺中黑鱼。但由于黑鱼生性凶猛,常规雷蛙所采用挂钩直接与蛙体嘴部的钩环相连的结构,使得蛙体嘴部的钩环直接承受着较大的冲击力,该钩环很容易滑脱,从而影响了雷蛙的使用寿命和上钓率。现有的雷蛙出于设计结构的问题,所用的钓钩往往露出于蛙体,在使用时易钩草,进而大大影响了路黑鱼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易钩草的雷蛙钓饵,该钓饵不仅容易吸引黑鱼上钩,而且结构更为科学,所用的背钓钩与蛙体紧密贴合为一体,使用时钩草的机率大大降低,提高钓鱼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易钩草的雷蛙,包括一蛙形空腔体和自空腔体腹部穿入的背钓钩,所述蛙形空腔体吻部设有鼻环,所述鼻环与背钓钩钩柄通过连接器连接,所述连接器两端设有圆环,所述空腔体腹部内设有圆铅式配重,所述蛙形空腔体包括仿生蛙腿部分、仿生蛙身部分、尾部反光片部分,所述仿生蛙腿部分由两只分设于尾部两侧的扁平状蛙腿组成,所述仿生假腿与仿生蛙身的连接处设有两条与背钓钩相适配的凹槽,所述背钓钩嵌入所述凹槽内与仿生蛙身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蛙腿与空腔体之间插接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蛙形空腔体腹部设有一插接式化学发光体。
进一步的,所述蛙形空腔体整体呈透明状,其表面涂布有一荧光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尾部反光片设于蛙形空腔体尾部,所述反光片表面划刻有若干道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连接器将蛙形空腔体吻部鼻环与背钓钩钩柄相连,使得背钓钩能在腔体内左右摆动,当黑鱼上钩后,通过背钓钩的左右摆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吻部鼻环的冲击力,有效防止背钓钩的脱落,从而大大减少黑鱼上钩后脱钩机率。在蛙形空腔体腹部设有一插接式化学发光体,有助于诱鱼和提高上鱼效果。此外雷蛙背钓钩嵌入到雷蛙身体内部,使挂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时在尾部加入亮片,是雷蛙在水中划出大的水花,亮片于水形成撞击,会产生声音,勾引鱼儿上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挂环;2.蛙形空腔体;3.背钓钩;4.连接器;5.发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不易钩草的雷蛙钓饵,一种不易钩草的雷蛙,包括一蛙形空腔体和自空腔体腹部穿入的背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蛙形空腔体吻部设有鼻环,所述鼻环与背钓钩钩柄通过连接器连接,所述连接器两端设有圆环,所述空腔体腹部内设有圆铅式配重,所述蛙形空腔体包括仿生蛙腿部分、仿生蛙身部分、尾部反光片部分,所述仿生蛙腿部分为两只扁平状蛙腿分设于尾部两侧,所述仿生假腿与仿生蛙身的连接处设有两列相背钓钩相适配的凹槽,所述背钓钩嵌入所述凹槽内与蛙身紧密贴合。所述蛙腿与空腔体之间插接式连接。所述蛙形空腔体腹部设有一插接式化学发光体。所述蛙形空腔体整体呈透明状,其表面涂布有一荧光涂层。所述尾部反光片设于蛙形空腔体尾部,所述反光片表面划刻有若干道凹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爱明;,未经王爱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77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