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LCD显示模块画面刷新频率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8494.X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7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邓昱;丁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lcd 显示 模块 画面 刷新 频率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帧频转换控制技术,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提高LCD显示模块画面刷新频率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LCD液晶显示器是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简称,LCD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TF(薄膜晶体管),上玻璃基板上设置彩色滤光片,他那个过TFT上信号和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达到显示目的。现在LCD已经替代CRT成为主流,价格也已经下降了很多,并已充分普及。
LCD的响应时间是指液晶显示器对于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反应时间,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因为人眼存在“视觉残留”的现象,高速运动的画面在人脑中会形成短暂的印象,人能够接受的画面显示速度一般为每秒24张,如果显示速度低于这一标准,人就会明显感到画面的停顿和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高LCD显示模块画面刷新频率的装置及方法,既能够满足不同分辨率液晶屏的要求,又能够有效地保障画面不失真,显示清晰、流畅。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信号发生器、控制模块、LCD显示模块和外部存储模块,所述外部存储模块包括三个外部存储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三个SRAM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信号发生器和LCD显示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控制器是FPGA或者IP核。
一种提高LCD显示模块画面刷新频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控制模块将输入信号的时钟作为写时钟,通过对外部存储模块写操作,将接收的画面依次存入三个SRAM中,每个SRAM每次只存入一幅画面;
(2)控制模块产生一个与写时钟频率不同的读时钟,对外部存储模块进行读操作,将每幅画面依次读出,读操作时会每隔几幅画面将某一幅画面读两遍,或者每隔几幅画面将某一幅画面跳过读下一幅画面,从而实现帧频转换;
(3)控制模块通过向三个SRAM发送读写信号,在同一时间一个SRAM只进行读或写操作,每次读写操作时,有一个SRAM处于空闲状态,通过交替工作保证每一幅画面的完整。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可以实现任意帧频的转换,满足不同分辨率的要求,同时可以保证画面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信号发生器1、控制模块2、LCD显示模块3和外部存储模块4,所述外部存储模块4包括三个外部存储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5,三个SRAM5分别与控制模块2相连,信号发生器1和LCD显示模块3分别与控制模块2相连。信号输入模块是不同分辨率的信号发生器1,提供LCD显示模块3的输入信号。控制器是FPGA或者IP核,处理输入信号、控制外部存储器、提高画面刷新频率。
一种提高LCD显示模块3画面刷新频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控制模块2将输入信号的时钟作为写时钟,通过对外部存储模块4写操作,将接收的画面依次存入三个SRAM5中,每个SRAM5每次只存入一幅画面;
(2)控制模块2产生一个与写时钟频率不同的读时钟,对外部存储模块4进行读操作,将每幅画面依次读出,读操作时会每隔几幅画面将某一幅画面读两遍,或者每隔几幅画面将某一幅画面跳过读下一幅画面,从而实现帧频转换;
(3)控制模块2通过向三个SRAM5发送读写信号,在同一时间一个SRAM5只进行读或写操作,每次读写操作时,有一个SRAM5处于空闲状态,通过交替工作保证每一幅画面的完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84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