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杆上的自动化开关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1709.3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6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勇;高晓宁;汪鸿庭;屈文扬;胡俊;邹婷婷;孙叶旭;童兆晖;李文萍;张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20 | 分类号: | H02G7/20;G02B6/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自动化 开关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线路的配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连通配电杆上自动化开关的二次线的余缆架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日趋成熟,配电杆上的自动化开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用于连通配电杆上自动化开关的二次线具有安装工艺不规范、外形不美观等缺陷。具体的说:二次线在安装完毕后通常沿配电杆敷设且暴露在外,同时多余的二次线(由于二次线为易损件,因此通常在安装时预留5-15米的余量)则杂乱无章的悬挂在自动化开关下方。这样,使得二次线严重的影响了日常的登杆维护和检修,也大幅的降低了二次线缆的使用寿命,极大的增加了开关的使用成本。
对此,现有技术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国家局于2013年6月19日公告的一份名为“光纤复合相线余缆架”、申请号为“201220687803.5”的文献,以及国家局于2006年11月22日公告的一份名为“光缆余缆盘”、申请号为“200520117041.5”的文献,此类设备中通常将余缆绕设在类似线箍的设备上以完成对余缆的归纳。
然而,在实际使用后发现,若任由余缆自由的绕设在“线箍”上,则在传输通讯信号时极易因其产生的磁场的反复叠加而带来信号干扰,从而大幅地影响了自动化开关的使用。这样,如何使得既可对余缆进行有效的归纳、收整,又可避免在传输通讯信号时余缆自身产生的磁场对其造成影响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精巧、使用方法简单易行且适用范围广,既可对余缆进行有效的归纳、收整,又可避免在传输通讯信号时余缆自身产生的磁场对其造成影响的问题的配电杆上的自动化开关及其安装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连接在配电杆中部,所述配电杆顶部设有高压设备;所述开关包括光缆分接箱、若干余缆架和智能配电自动化终端;所述光缆分接箱通过二次线与所述高压设备连接、且通过二次线的余缆与一对所述智能配电自动化终端连接;
所述余缆架包括阶梯中轴、压板、压簧、基板和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阶梯中轴上的均匀布线装置;
所述阶梯中轴依次包括直径由大变小的中轴一、中轴二和中轴三,所述中轴一的侧表面上开设有线缆容置槽,所述压板套接所述中轴二、且压板上开设有线缆容置孔,所述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中轴二靠近所述中轴三的一端,所述压簧套接所述中轴二、且位于所述压板和基板之间;
所述中轴二靠近所述中轴三的一端连接有齿盘一;
所述均匀布线装置包括套接在中轴一外的活动内板、空套在中轴二外的联动板和套接在中轴三外的活动外板,所述联动板位于所述压板和所述活动内板之间,所述联动板上开设有若干销孔一,所述压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销孔一位置对应的销孔二,若干所述销孔一和若干所述销孔二之间均穿设有传动销钉;
所述活动内板与活动外板之间设有至少一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丝杆和调速轮组,所述丝杆依次穿设在所述活动内板、联动板和和活动外板内,且丝杆与所述中轴二的轴心平行,所述联动板上开设有与所述丝杆适配的螺孔,所述丝杆靠近所述活动外板的一端设有齿盘二;所述调速轮组连接在活动外板朝向所述活动内板的端面上、且连接在所述齿盘一和齿盘二之间。
所述调速轮轴包括连接在活动外板朝向所述活动内板的端面上的齿轮一和齿轮二,所述齿轮一通过轮轴一连接在活动外板上,所述齿轮二动过轮轴二连接在活动外板上,所述活动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轮轴一适配的长条形的安装孔一和与所述轮轴二适配的长条形的安装孔二;
所述齿轮一和所述齿轮二相互啮合,所述齿轮一远离所述齿轮二的一侧与所述齿盘一啮合,所述齿轮二远离所述齿轮一的一侧与齿盘二啮合。
所述活动内板包括呈半圆盘状的活动内板一和呈半圆盘状的活动内板二,所述活动内板一和活动内板二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联动板包括呈半圆盘状在联动板一和呈半圆盘状在联动板二,所述联动板一和所述联动板二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压板沿中轴二的轴心和线缆容置孔的轴心所形成的平面分为压板一和压板二,所述压板一和压板二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余缆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阶梯中轴外的桶形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防护罩的桶形的桶底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中轴一适配的定位孔,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开设有破缝。
按以下步骤进行安装:
1)、设备安装:依次将光缆分接箱和智能配电自动化终端连接在配电杆中部;
2)、线路安装:在光缆分接箱和高压设备之间接入二次线,并将余缆的两端分别接入光缆分接箱和智能配电自动化终端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1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