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2,3-丁二醇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3255.3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4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程景胜;代军军;元英进;梁英权;孙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7/18;C12R1/0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二醇 多粘类 芽孢 杆菌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微生物领域,涉及一种产2,3-丁二醇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及用途。
背景技术
2,3-丁二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液体燃料,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能源及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2,3-丁二醇存在三种旋光异构体,分别为(R,R)-2,3-丁二醇、(S,S)-2,3-丁二醇和meso-2,3-丁二醇。目前,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类,包括克雷伯氏菌属(Klebis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以及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其中,克雷伯氏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是最具有工业化潜力的菌种。克雷伯氏菌产2,3-丁二醇能力较高,最高产量能达到150g/L左右,由于克雷伯氏菌的2,3-丁二醇产物中90%以上为meso型,且克雷伯氏菌多为致病性细菌,因而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多粘类芽孢杆菌产生的2,3-丁二醇约98%为具有光学活性的D型,菌株可以利用的底物比较广泛,产2,3-丁二醇能力同样较高,最高产量可达到110g/L左右,且多粘类芽孢杆菌是非致病性菌,因而在制备手性2,3-丁二醇的应用中潜力较大;但不管是克雷伯氏菌,还是多粘类芽孢杆菌,已报道的菌株在发酵过程中,只能产生以某一种构型为主要成分的2,3-丁二醇,而能实现产物中2,3-丁二醇主要成分构型转化的菌株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产(R,R)-2,3-丁二醇和meso-丁二醇的多粘类芽孢杆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产2,3-丁二醇的多粘类芽孢杆菌生产(R,R)-2,3-丁二醇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产2,3-丁二醇的多粘类芽孢杆菌生产meso-2,3-丁二醇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产2,3-丁二醇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JX-518保藏编号为CGMCC NO.7096。
一种产2,3-丁二醇的多粘类芽孢杆菌生产(R,R)-2,3-丁二醇的用途,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培养:将产2,3-丁二醇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JX518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一级种子;将一级种子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二级种子;
(2)发酵培养:按5%~10%的接种密度将二级种子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在通气量为0.1~0.8vvm,搅拌转速为300~500rpm,温度为32~42℃条件下发酵12~24h,获得以(R,R)-2,3-丁二醇构型为主要成分的2,3-丁二醇;
所述发酵培养基由下述成分以g/L计组成:葡萄糖55,酵母浸膏粉10,NaCl5,K2HPO44,KH2PO42,(NH4)2SO42,柠檬酸钠2,MgSO4·7H2O0.7,KCl0.5,CaCl20.05,ZnSO4·7H2O0.005,FeSO4·7H2O0.005,MnSO4·H2O0.005,pH为7.0。
一种产2,3-丁二醇的多粘类芽孢杆菌生产meso-2,3-丁二醇的用途,包括如下步骤:
(1)高糖驯化:将产2,3-丁二醇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JX518接种到200~300g/L的高糖培养基中,在搅拌转速为200~500rpm,温度为32~42℃条件下培养48~72h后,取1~5mL再次转接到50~100mL的200~300g/L高糖培养基中,以同样的条件培养,共连续转接6~8次,得驯化菌株;
(2)种子培养:将驯化菌株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一级种子;将一级种子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二级种子;
(3)发酵培养:按5%~10%的接种密度将二级种子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在通气量为0.1~0.8vvm,搅拌转速为300~500rpm,温度为32~42℃条件下发酵12~24h,获得以meso-2,3-丁二醇构型为主要成分的2,3-丁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32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