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含凸极的异性极式感应子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4622.1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3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付兴贺;李红艳;林明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24 | 分类号: | H02K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含 异性 感应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含凸极的异性极式感应子电机。
背景技术
感应子电机转子为实心结构,简单可靠,而且转子上没有励磁绕组或永磁体等部件,强度较高,能承受较大的离心力,因此感应子电机更多的被用作高速电机,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建立交变的气隙磁场,感应子电机的转子需采用凸极结构,即在转子表面均匀地设置凹槽。凸极结构的采用使得感应子电机具有齿槽转矩大,转矩脉动严重、风摩损耗加剧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感应子电机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成为感应子电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隐含凸极的异性极式感应子电机,使该电机具有转矩脉动小,启动和运行性能优良,风摩损耗低的特性。
技术方案:一种隐含凸极的异性极式感应子电机,包括定子和设置在所述定子内侧的转子;
所述转子表面光滑,包括由硅钢片叠压而成的转子铁心,所述硅钢片内部设有以转轴轴心为中心对称的若干个“山”字型隔磁槽;所述“山”字型隔磁槽的开口朝向定子侧;所述硅钢片上的“山”字型隔磁槽对应设置形成磁障;
所述定子包括由硅钢片叠压而成的定子铁心、电枢绕组以及励磁绕组;所述定子铁心上沿定子圆周均匀设置若干个大槽,所述大槽内嵌放励磁绕组,相邻的两个大槽之间均匀设置若干个小槽,所述小槽内嵌放单相或者三相电枢绕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山”字型隔磁槽中填充空气,或用非导磁材料。所述每个“山”字型隔磁槽的两侧边形成的机械张角为可调式机械张角。所述转子铁心的硅钢片上设置有用以固定转子硅钢片的轴向定位孔。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隐含凸极的异性极式感应子电机中,励磁绕组的输入和电枢绕组均接在电机定子侧,励磁电源为直流电源,与电枢绕组构成直流电机中的“他励”关系。转子表面光滑,内部“山”字型隔磁槽中为空气或用不导磁材料填充,隔磁槽限定了电机内的主磁通路径,每个“山”字型隔磁槽构成磁障,该磁障发挥着传统感应子电机转子槽的作用。相邻两个“山”字型隔磁槽之间的区域可视为传统感应子电机的转子凸极,为主磁通提供通路,从而在转子上形成了一种“凸极”效应,在气隙中建立起了双向交变的气隙磁场。励磁绕组中通入直流电后,在气隙中形成极性交变的气隙磁场,随着电机转子的旋转在电枢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励磁绕组的输入和电枢绕组的输出均在电机定子侧。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电机转子采用隐含凸极结构,转子表面光滑,风摩损耗低、运行效率高。
2.电机转子采用隐含凸极结构,齿槽力矩小、转矩脉动低,电机的启动和运行性能得到改善。
3.电机转子上的隐含凸极宽度一定,磁通路径明确,利于电机的电磁设计和性能计算;
4.由于具有齿槽力矩小、转矩脉动低等优点,感应子电机的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
附图说明
图1是隐含凸极的异性极式感应子式电机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2是隐含凸极的异性极式感应子式电机的定子冲片示意图;
图3是隐含凸极的异性极式感应子式电机的转子冲片示意图;
图中:定子铁心1、转子铁心2、定子大槽3、定子小槽4、“山”字型隔磁槽5、定位孔6、电枢绕组7、励磁绕组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一种隐含凸极的异性极式感应子电机,包括定子和设置在定子内侧的转子,定转子同轴安装,转子表面光滑内部具有隐含凸极结构。
如图2所示,电机转子3为圆柱形,包括转子铁心2和转轴,转子上既无永磁体也无励磁绕组。转子铁心2由硅钢片叠压而成,每片硅钢片内部设有以转轴轴心为中心对称的若干个“山”字型隔磁槽5,本实施例中“山”字型隔磁槽5为6个,因此每个“山”字型隔磁槽占60°机械角。每个“山”字型隔磁槽的开口朝向定子侧,相邻两个“山”字型隔磁槽5之间留有间隙。所有叠压而成的硅钢片上的“山”字型隔磁槽对应设置,形成6个磁障。转子铁心2的每片硅钢片上设置有用以定位与固定转子硅钢片的6个轴向定位孔6。由转子硅钢片叠压而成的转子铁心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通过轴向紧固螺栓将多个转子冲片固定在一起。转子铁心内部由“山”字型隔磁槽形成的空腔为空气或填充非导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46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