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M2.5超细复合纤维微滤芯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55085.2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1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民;孙剑峰;朱超;李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6/10 | 分类号: | B01D46/10;B32B9/04;B32B7/0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m sub 2.5 复合 纤维 芯片 | ||
1.一种PM2.5超细复合纤维微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芯片为三层结构形成层叠状,由外到内依次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在口罩戴用时,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朝向戴用者,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上均布有透气小孔,透气小孔贯穿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透气小孔的孔径为0.3~0.6mm,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单位面积重量为22~28g/m2,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单位面积重量为20~60g/m2,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单位面积重量为18~25g/m2,构成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的纤维的纤度为0.01~0.1旦尼尔,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上每平米丙纶纺粘无纺布上透气小孔的数量为8~12万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超细复合纤维微滤芯片,其特征在于,透气小孔的孔径为0.4~0.5mm,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上每平米丙纶纺粘无纺布上透气小孔的数量为10~12万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超细复合纤维微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单位面积重量为22~28g/m2,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单位面积重量为30~40g/m2,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单位面积重量为18~25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超细复合纤维微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单位面积重量为22~28g/m2,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单位面积重量为50~60g/m2,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单位面积重量为18~25g/m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M2.5超细复合纤维微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单位面积重量为25g/m2,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单位面积重量为40g/m2,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单位面积重量为20g/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超细复合纤维微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的厚度为0.2~0.6mm,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的厚度为0.1~0.4mm,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的厚度为0.2~0.5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超细复合纤维微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的厚度为0.3~0.5mm,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的厚度为0.15~0.3mm,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的厚度为0.3~0.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M2.5超细复合纤维微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的厚度为0.4mm,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2的厚度为0.2mm,带孔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1的厚度为0.4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超细复合纤维微滤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芯片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矩形的长为7~15cm,宽为5~10cm。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PM2.5超细复合纤维微滤芯片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按顺序将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叠放在一起,利用热压技术将丙纶纺粘无纺布外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丙纶纺粘无纺布内层的周边压合在一起,所述热压的温度为30-120℃,压合的压力为4.9-2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50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气净化系统
- 下一篇:连续梁柔性墩抵抗水平力的系统及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