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55886.9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6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质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质玉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P1/04;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39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胃病 十二指肠 溃疡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胃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作为消化性溃疡中的常见类型,其地理分布大致有北方向南方升高趋势,且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以及精神心理因素都易忠上此类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该药物由以下中药材组成:甘草、地锦草、白蒺藜、蜂蜜、无花果、乌贼骨、川贝母,各成份重量配比为:甘草18份、地锦草16份、白蒺藜20份、蜂蜜40份、无花果12份、乌贼骨6份、川贝母1份。
本发明所述药物制备方法为:将甘草、地锦草、白蒺藜烘干打粉,装入纱布袋,放入冷水中煮沸8分钟,取药水,备用,将乌贼骨、川贝母、无花果烘干打粉,搅拌均匀后加入所得药水中;蜂蜜可根据病人身体情况适量加入(对于糖尿病病人可不加)。
本发明所述药物的使用方式为每日两次。
本发明治疗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所选用的药材的药理学基础为: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
地锦草: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
白蒺藜:味苦、辛,性平,入肝经,功效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用于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
无花果:味苦,性凉,入肺、胃、大肠经,主治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用于咽喉肿痛,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乌贼骨:味咸,性微温,入肝、肾经,功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主治胃痛吐酸;
川贝母:味甘,性微寒,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
具体实施方式
1、材料准备
甘草18g、地锦草16g、白蒺藜20g、蜂蜜40g、无花果12g、乌贼骨6g、川贝母1g。
2、制作方法
将甘草、地锦草、白蒺藜烘干打粉,装入纱布袋,放入冷水中煮沸8分钟,取药水,备用,将乌贼骨、川贝母、无花果烘干打粉,搅拌均匀后加入所得药水中,蜂蜜可根据病人身体情况适量加入(对于糖尿病病人可不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样本为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7例。病例中男57例,女40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4岁,年龄最大者65岁。
根据患者的发病程度及病程长短,调整药量及治疗时间,正常情况一天服用2次即可。
数年来使用该药物组方治疗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结果显示本药物组方能够有效达到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根据病情及病程情况改变,一般10天左右就能治好,对于病情的患者30天可治好,药性平和,疗效确切,多服无害。
案例1
张某,男,34岁,安徽人,由于长期在外打工,饮食无规律,患上了胃病,饱受胃病的折磨,服用后症状明显好转,服用30多天后症状彻底消除。
案例2
钱某,女,22岁,安徽人,由于学业压力过大,导致胃口不好,加上精神压力,十二指肠出现溃疡,给她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后经家人求医找到本药方,使用后胃口好了,精神也足了,成绩也上去了,她的一家很感谢本药方。
案例3
郑某,男,54岁,安徽人,由于长期吸烟,导致一系列的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多年求医问药,反反复复,始终不能根除,在使用本药方40多天后,再也没有复发,他说,30多年的老胃病彻底根除了,感谢本药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质玉,未经李质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58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