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金属粉体的方法和多层陶瓷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6813.1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6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宋玲娥;吴源根;权志汉;李贵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H01G4/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韩芳,王秀君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金属 方法 多层 陶瓷 电容器 | ||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8月29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3-0102966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金属粉体的方法和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陶瓷材料的电子组件(诸如电容器、电感器、压电元件、变阻器、热敏电阻等)包括由陶瓷材料形成的陶瓷主体、形成在陶瓷主体中的内部电极和安装在陶瓷主体的表面上以连接到内部电极的外部电极。
通常,通过使用包括导电金属粉体的浆料来制造外部电极。为了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外部电极,已经进行了对由具有均匀颗粒尺寸分布的细颗粒形成的金属粉体的研究。
使用气相法制造颗粒的方法有利于制造纳米颗粒;然而,该方法相对复杂,而在使用该方法制造具有均匀品质的纳米颗粒时会存在问题,另外,该方法在环境污染方面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并且由于在制造工艺期间爆炸的高风险导致难以虑及工作环境的安全。
同时,制造颗粒的湿法合成方法的优势在于,良率高,具体地说,相对于贵金属,该方法的良率高,但是应该在这里应用非水基溶剂方面会存在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新方法以在水基溶剂中制造具有均匀颗粒尺寸分布的细金属粉体。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1)第10-2012-0080805号韩国专利特开公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具有均匀颗粒尺寸分度的细金属粉体的方法以及一种通过使用该方法制造的多层陶瓷电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金属粉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备第一溶液,第一溶液包括金属前驱体和水基溶剂;制备第二溶液,第二溶液包括还原剂、水基溶剂和含有氮(N)的表面活性剂;加热第二溶液;通过混合第一溶液和加热后的第二溶液来制备第三溶液;通过搅拌第三溶液生产金属颗粒,金属颗粒的表面上可检测到氮(N)。
金属前驱体可以包括选自于由银、金、铜、镍、钴、铂、钯和它们的合金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金属前驱体可以包括硫酸铜、氯化铜和硝酸铜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溶液还可以包括pH调节剂。
pH调节剂可以包括氨水。
第一溶液的pH可以为6到10。
生产金属颗粒的步骤可以包括搅拌第三溶液1到2小时。
表面活性剂可以包括明胶。
还原剂可以包括抗坏血酸。
可以将第二溶液加热到50℃和90℃之间的温度。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生产金属颗粒之后,使用离心分离机来清洗金属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所述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陶瓷主体,包括介电层;第一内部电极和第二内部电极,设置为在陶瓷主体内彼此面对,介电层介于第一内部电极和第二内部电极之间;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分别电连接到第一内部电极和第二内部电极,其中,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包括表面上可检测到氮(N)的金属颗粒。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点及其他优点将会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金属粉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透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发明示例1的金属粉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图5是根据对比例1的金属粉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图6是发明示例1和对比例1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来实施,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充分地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本发明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可能夸大了元件的形状和大小,将始终使用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制造金属粉体的方法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金属粉体的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68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钎焊充氮智能监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在方坯连铸轻压下拉矫机的辊缝标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