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静电涂油机的自激振荡雾化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57631.6 申请日: 2013-12-09
公开(公告)号: CN103611644A 公开(公告)日: 2014-03-05
发明(设计)人: 汪朝晖;高全杰;张豪;王维;严江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B05B9/03 分类号: B05B9/03;B05B17/04
代理公司: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代理人: 张火春
地址: 430081 ***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静电 涂油 振荡 雾化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静电涂油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静电涂油机的自激振荡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薄带钢板防锈油的喷涂均采用高压静电喷涂方式,且大多采用刀梁式静电雾化装置,因其克服了其它装置的喷涂不匀、条状漏涂和油液大量浪费的缺陷,故喷涂质量好、喷涂均匀和耗油量少。但由于静电涂油机中喷涂的防锈油为绝缘性液体,要取得理想的雾化效果其关键在于油液的荷电和对油槽结构的优化。如一种高压静电喷涂的刀梁装置”ZL201120521486.5)专利技术,采用中间凸起的双“V”形油槽结构,能有效地避免在较小供油量下由于射流导致油液通过刀梁装置刃口处间隙时速度的扰动现象;又如“一种多针状电极的静电涂油刀梁装置”ZL201220487153)专利技术,通过在刀梁顶端增加多个针尖以加强局部电压的方式使油液充分雾化。虽然上述各种刀梁在改善涂油机的喷涂上有一定效果,但仍然不能改善因减少油耗而导致刀梁间隙过小、刀梁极易堵塞的弊病,且刀梁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好,能耗低和雾化效果好的用于静电涂油机的自激振荡雾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自激振荡雾化装置包括刀梁左片、塑料薄膜和刀梁右片。刀梁左片和刀梁右片的长l、宽和高h相等,刀梁左片和刀梁右片通过螺栓联接,刀梁左片和刀梁右片的两端各设有刀梁挡板。刀梁左片和刀梁右片间的中部偏下处设有矩形油槽,矩形油槽的上方区域设置有塑料薄膜。刀梁左片的上部对称地设有循环油入口和循环油出口,循环油入口通过循环油槽与循环油出口相通。在循环油入口的左边设有第一工作用油入口,第二工作用油入口与第一工作用油入口对称设置,第一工作用油入口通过第一内油路槽与矩形油槽相通,第二工作用油入口通过第二内油路槽与矩形油槽相通。在矩形油槽的下方依次设有上喷油隙、振荡室、下喷油隙和油液喷口,矩形油槽通过上喷油隙与振荡室相通,振荡室通过下喷油隙与油液喷口相通。

上喷油隙的间隙为0.2~0.6mm;下喷油隙的间隙为上喷油隙间隙的1~2倍。

振荡室由左振荡油道和右振荡油道组成,振荡室距刀梁上端的垂直距离h3为0.930~0.940h,振荡室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矩形的高度为上喷油隙间隙的2~3倍,所述矩形的宽度为上喷油隙间隙的3.5~8.8倍。

油液喷口的横截面形状呈喇叭口状,喇叭口的锥角为30~50°,喇叭口的高度为h2为0.016~0.02h

所述塑料薄膜的厚度为0.2~0.6mm。

所述循环油入口和循环油出口距刀梁左片上端的垂直距离h1

为0.2~0.3h,第二工作用油入口距刀梁左片右端的距离为l1为0.015~0.02l,循环油出口距刀梁左片右端的距离l2为0.026~0.035l

所述矩形油槽由右矩形油槽与左矩形油槽构成。

所述循环油槽由左循环油槽和右循环油槽构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依靠刀梁油道的压力、振荡室的特定形状和下喷油隙的间隙,将喷油刀梁连续喷雾转化为脉动喷雾,从而使喷出的压力峰值高于进口压力的15~30%,并使出口油液获得更加均匀的雾化效果,提高涂油质量,减少油耗;利用刀梁自激振荡的性质,在获得相同喷油效果的同时,能够使得刀梁左片和刀梁右片之间的间隙增加,从而对于防止刀梁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油道的堵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刀梁装置的安全性。

本发明在工作状态时,循环油通过循环油入口流入再由循环油出口流出,从而起到冷却作用;工作用油通过第一工作用油入口和第二工作用油入口同时流进,沿刀梁左片的第一内油路槽和第二内油路槽流进矩形油槽,然后沿刀梁左片和刀梁右片间的间隙流入上喷油隙,在振荡室充分破碎后流入下喷油隙最后经油液喷口喷出。

因此,本发明不仅能有效地降低静电涂油机能耗和提高其可靠性,还具有结构简单、雾化效果好和安全性高的特点,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76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