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变式螺旋桨电测动力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9567.5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4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匡俊;马玉顺;杨晋慧;秦海瑞;李晓琪;陆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L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变 螺旋桨 动力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旋桨动力仪,尤其涉及一种应变式螺旋桨电测动力仪。
背景技术
测量螺旋桨的推力和扭矩的仪器称为螺旋桨动力仪。其目的为将测绘数据绘制成图谱,分析和完善理论设计,供实际螺旋桨设计需要。
螺旋桨动力仪由机械式和电测式两种。机械式动力仪在试验时,用加减砝码的方法来平衡螺旋桨发出的推力和扭矩,该种形式的动力仪操作运算麻烦。
而现有的电测试动力仪内部测试设备较为复杂,电测试动力仪多使用进口配件,价格高昂,装配费时;而且测量精度不高,容易出现误差;不便于大范围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应变式螺旋桨电测动力仪。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变式螺旋桨电测动力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安装于所述支座上方的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传动相连的垂直传动轴、以及与所述垂直传动轴通过齿轮组相啮合传动的水平传动轴;所述水平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有推扭力传感装置,所述推扭力传感装置通过水平主轴与螺旋桨相连接;所述水平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滑环安装有接线盒。
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过度盘安装在所述支座的上方,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垂直传动轴相连。
所述联轴器为星型弹性联轴器,在所述联轴器周向安装有止动盘,在止动盘的法兰处开设有六个360°均布的槽口,所述槽口内可插入手动刹车锁死的止动杆。
所述垂直传动轴与水平传动轴相啮合的齿轮组为螺旋伞齿组,包括两个等径锥齿轮,其中一个锥齿轮安装在垂直传动轴尾端,另一个锥齿轮安装在与其啮合的水平传动轴上。
所述水平传动轴为空心轴。
推扭力传感装置的导线从水平传动轴的空心部分穿出,经由滑环连接至接线盒。
所述推扭力传感装置的后部法兰连接水平传动轴,前端通过法兰套筒连接水平主轴。
所述推扭力传感装置包括梁式推力传感器、四梁式扭矩传感器、传力杆、弹性片、连接接头以及压块,所述推力传感器的一端通过槽定位、螺栓连接在扭矩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传力杆连接到连接接头部分;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另一端与弹性片通过三个正向的压块相连,而三个反向的压块将弹性片和连接接头连接在一起。
所述六个压块为360°均布。
所述推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的应变片为金属箔电阻应变片。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装配简单、造价低;
(2)本发明的齿轮组结构具有传动比稳定,噪音低,承载能力高,工作可靠,结构紧凑,耐磨损,寿命长的特点;
(3)推扭力传感装置的应变片选用金属箔电阻应变片,与传统丝式应变计相比,箔式应变片具有蠕变小,横向效应小,疲劳寿命长,散热条件好;
(4)本发明的动力仪量程范围为扭矩:±10N·m,推力:250N,电机为1.5Kw伺服电机,结构简洁,维护成本低;
(5)本发明的动力仪测试吃水深度500mm,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可精确测量水中螺旋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误差控制在0.5%,在0~40°温度下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本发明安装于轨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水平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止动盘、止动杆组成的手动刹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密封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螺旋伞齿轮垂直传动部分剖视图;
图5a为本发明的推扭力传感装置主视图;
图5b为本发明的推扭力传感装置等轴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推扭力传感装置内部电桥布置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滑环、接线盒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发明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应变式螺旋桨电测动力仪,包括支座3、安装于所述支座3上方的伺服电机2、与伺服电机2传动相连的垂直传动轴16、以及与所述垂直传动轴16通过齿轮组162相啮合传动的水平传动轴14;所述水平传动轴14的一端连接有推扭力传感装置161,所述推扭力传感装置161通过水平主轴13与螺旋桨4相连接;所述水平传动轴14的另一端通过滑环25安装有接线盒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95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