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射流曝气器及新型射流曝气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60265.X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1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枣庄市申龙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100 山东省枣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射流 曝气器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生化系统中的射流曝气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射流曝气器。
背景技术
传统射流曝气器在自然吸气方式下吸气量不足,而增加吸气量一般是增大水泵动力和射流曝气器数量,以及增加鼓风机设备,传统射流曝气器都是单只文丘里射流器,区别在于文丘里射流器的大与小,当文丘里射流器做的比较大时,存在气体和水接触面小,造成吸气量与氧转移率降低,传统射流曝气器一般装在水面之下,安装维护不便,适用池形范围较小,不利于推流与搅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吸气量大、氧转化率高、安装维护方便,适应池形范围广,利于推流和搅拌的新型射流曝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射流曝气器,其特点在于:其中包括:进口法兰、出口法兰和吸入室,所述吸入室周围安装进气口、喷嘴和扩压管,所述喷嘴的喷嘴口正对所述扩压管的管口。
根据上述的新型射流曝气器,其特点在于:所述吸入室个数为1个。
根据上述的新型射流曝气器,其特点在于:所述进气口的个数为1~2个。
根据上述的新型射流曝气器,其特点在于:所述喷嘴个数与扩压管的个数相等,个数为2~100个。
根据上述的新型射流曝气器,其特点在于:所述出口法兰安装主管和支管,主管和支管安装在水面之下,支管末端安装扁形喷嘴。
一种新型射流曝气工艺,其特点在于:工艺过程如下:以回流污泥泵为动力装置,将二沉池的活性污泥混合物作为射流介质,通过新型射流曝气器,射流介质与氧气汇合,激活污泥,使污泥处理生物曝气池中废水含有的污染物,生物曝气池中的污泥和废水中污染物再经过二沉池的处理分离后,活性污泥混合物再次经过回流污泥泵进入新型射流曝气器,如此循环,进行废水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采用活性污泥混合物作为射流工作介质,活性污泥混合物通过进口法兰进入本发明内与吸入空气后发生剧烈混合作用,混合作用一方面进行气-液-固之间紊动扩散与能量交换,及气-液-固三相间转移过程,还有更加突出的是发生在被高速剧烈紊动“切割”得非常细微气泡、活性污泥微小颗粒,多个喷嘴喷出的射流工作介质在吸入室与气体混合,相比传统的射流曝气器增加了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吸气量和氧转化率,进而增加活性污泥表面更新率与吸附表面积,从而使活性污泥细小絮状体能与气泡中氧及废水中有机物有充分接触吸附作用,提高了处理效果,且本发明安装在水面上面,方便设备的维修,出口法兰安装主管和支管,主管和支管安装在水面之下,支管末端安装扁形喷嘴,可适用方形、圆形、矩形以及不规则池形的安装与改造,且扁形喷嘴形成的高速扇形流体,在提高氧转移效率的同时起到良好的推流与搅拌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新型射流曝气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新型射流曝气工艺过程。
附图中
1、进口法兰;2、喷嘴;3、进气口;4、吸入室;5、扩压管;6、出口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新型射流曝气器,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进口法兰1、出口法兰6和吸入室4,所述吸入室4周围安装进气口3、喷嘴2和扩压管5,所述喷嘴2的喷嘴口正对所述扩压管5的管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入室4个数为1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3的个数为1~2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嘴2个数与扩压管5的个数相等,个数为2~100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口法兰6安装主管和支管,主管和支管安装在水面之下,支管末端安装扁形喷嘴。
一种新型射流曝气工艺,如图2所示,工艺过程如下:以回流污泥泵为动力装置,将二沉池的活性污泥混合物作为射流介质,通过新型射流曝气器,射流介质与氧气汇合,激活污泥,使污泥处理生物曝气池中废水含有的污染物,生物曝气池中的污泥和废水中污染物再经过二沉池的处理分离后,活性污泥混合物再次经过回流污泥泵进入新型射流曝气器,如此循环,进行废水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枣庄市申龙水务有限公司,未经枣庄市申龙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02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