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化高精高效立式全自动珩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0792.0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4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左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00 | 分类号: | B24B33/00;B24B33/08;B24B33/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2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高效 立式 全自动 珩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装设施,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高精高效立式全自动珩磨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CN201889705U的一种自动多工位珩磨机,它包括工作台和立柱,工作台上有:上料装置、传送装置、出料装置,定位脱料装置,立柱上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上有螺母,螺母与在导轨上的滑台相连接,滑台上有多台变频电机,变频电机的转轴与刀具连接。但是该珩磨杆的结构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且生产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化高精高效立式全自动珩磨机。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化高精高效立式全自动珩磨机,包括工作台,所述的智能化高精高效立式全自动珩磨机还包括多个能够同时珩磨的珩磨组件、设置在所述的工作台上且具有多个用于固定待加工件的通孔的伺服转盘、用于驱动所述的伺服转盘转动的第一电机、用于上下料的上下料装置、用于在线检测加工后零件的自动检测系统,所述的通孔的个数大于所述的珩磨组件个数的两倍。
具体地,相邻两个所述的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多个所述的通孔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
具体地,每个所述的珩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的工作台上的立柱、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的珩磨头、驱动所述的珩磨头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珩磨头上下移动的往复驱动机构,所述的珩磨头包括主轴、设置在所述的主轴的下端部的珩磨条。
更具体地,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立柱上的第二电机、与所述的第二电机相固定连接的主动轮、与所述的主轴相固定连接的从动轮,所述的从动轮通过皮带由所述的主动轮带动转动。
更具体地,所述的往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立柱上的伺服电机、与所述的伺服电机相连且由所述的伺服电机带动转动的滚珠丝杠,所述的珩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滚珠丝杠上且能够沿着所述的滚珠丝杠的延伸方向来回滑动的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与所述的主轴相转动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的珩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立柱上的进刀机构,所述的进刀机构包括第三电机、与所述的第三电机相连且由所述的第三电机带动转动的花键轴、与所述的花键轴相固定连接的凸块件、与所述的主轴相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的凸块件相配合的轴承。
更具体地,所述的珩磨组件为位于所述的伺服转盘的一侧的2个,所述的通孔为均匀分布在所述的伺服转盘上的4个,2个所述的珩磨头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所述的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更具体地,所述的智能化高精高效立式全自动珩磨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通孔内的工件夹紧装置。
具体地,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料仓与所述的伺服转盘之间的导轨、能够在所述的导轨上滑动且能够上下料的机械手,所述的机械手上具有多个工件夹头。
具体地,所述的工件夹头的的个数为通孔个数与珩磨组件个数之差。
更具体地,所述的导轨包括位于所述的工作台的一侧的第一导轨、与所述的第一导轨相连通的第二导轨,所述的第二导轨位于所述的工作台的前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采用多个珩磨组件、在伺服转盘上开设多个用于固定待加工件的通孔,以及通过设置上下料装置来实现自动上下料,通过自动检测系统实现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在线检测,使得本珩磨机可以同时加工多个待加工件,结构紧凑,加工效率提高,且本发明可实现模块化设计、无人化操作。本发明也可以将多组智能化高精高效立式全自动珩磨机组合使用,这样可以实现1人控制多台机器,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其中:1、工作台;2、珩磨组件;3、伺服转盘;4、第一电机;5、通孔;6、立柱;7、主轴;8、珩磨条;9、第二电机;10、主动轮;11、从动轮;12、皮带;13、伺服电机;14、滚珠丝杠;15、安装座;16、第三电机;17、花键轴;18、凸块件;19、轴承;20、机械手; 21、工件夹头;22、第一导轨;23、第二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0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模光纤
- 下一篇:一种扬声器自动均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