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地板纵梁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1278.9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2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党学鑫;李可;王俊;王远宏;邹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地板纵梁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汽车零部件的通用化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一些车的配置增多,零部件状态也随之增加,单车成本增加,工装费用增加,总的研发费用也随之增加,这并不符合汽车研发的理念。因此,增加零部件的通用化率,减少零部件状态,是降低产品研发成本的关键因素。
在汽车的各组成部件中,位于汽车地板后段的汽车地板纵梁,因两驱和四驱状态下悬架结构不同而导致局部不同,从而产生两个不同状态。这种状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安装点位置不同,统一两种状态势必会造成纵梁上开孔过多,导致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下降以及车身密封性能下降,此外,开孔过多,还会使得纵梁强度降低、安装点刚度下降、。
因此,如何在两驱与四驱的状态统一的前提下满足设计性能也成为设计的难点。
因此,如何能够保证在可以适应两驱和四驱状态下安装的前提下,降低由于开孔过多导致NVH性能下降以及车身密封性能下降的风险,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地板纵梁,以能够保证在可以适应两驱和四驱状态下安装的前提下,降低由于开孔过多导致的NVH性能下降以及车身密封性能下降的风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汽车地板纵梁的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地板纵梁,包括汽车地板纵梁本体,所述汽车地板纵梁本体底面开设有第一四驱悬架安装孔、第二四驱悬架安装孔和第三四驱悬架安装孔;
所述汽车地板纵梁本体底面开设有第一两驱悬架安装孔和第二两驱悬架安装孔;
还包括:
在两驱状态下,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四驱悬架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四驱悬架安装孔的两驱封堵件,在两驱状态下,所述第二四驱悬架安装孔为用于与地板横梁连接的螺栓过孔;
在四驱状态下,用于封堵第一两驱悬架安装孔和第二两驱悬架安装孔的四驱封堵件。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地板纵梁中,用于封堵所述第三四驱悬架安装孔的两驱封堵件为两驱用加强板。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地板纵梁中,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四驱悬架安装孔的两驱封堵件为封堵所述第一四驱悬架安装孔的贴片,所述贴片由汽车的两驱稳定杆压紧。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地板纵梁中,用于封堵所述第一两驱悬架安装孔的四驱封堵件为堵盖。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地板纵梁中,用于封堵所述第二两驱悬架安装孔的四驱封堵件为加强件。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地板纵梁中,所述汽车地板纵梁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阴阳台结构,所述第一四驱悬架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第一阴阳台结构上。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地板纵梁中,所述汽车地板纵梁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凸台结构,所述第三四驱悬架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凸台结构上。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地板纵梁中,所述汽车地板纵梁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凸台结构,所述第一两驱悬架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凸台结构上。
优选地,在上述汽车地板纵梁中,所述第二凸台结构上设置有第二阴阳台结构,所述第一两驱悬架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第二阴阳台结构上。
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地板纵梁,所述汽车地板纵梁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地板纵梁。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地板纵梁,由于开设了第一四驱悬架安装孔、第二四驱悬架安装孔和第三四驱悬架安装孔,因此可实现四驱车型悬架的安装。同时,由于开设了第一两驱悬架安装孔和第二两驱悬架安装孔,因此可实现二驱车型悬架的安装。
在两驱状态下,通过两驱封堵件封堵第一四驱悬架安装孔和第三四驱悬架安装孔,第二四驱悬架安装孔可充当用于与地板横梁连接的螺栓过孔,因此在两驱状态下,四驱悬架安装孔不会影响汽车地板纵梁的性能,降低了由于开孔过多导致的NVH性能下降以及车身密封性能下降的风险。
在四驱状态下,通过四驱封堵件封堵第一两驱悬架安装孔和第二两驱悬架安装孔,因此在四驱状态下,两驱悬架安装孔不会影响汽车地板纵梁的性能,降低了由于开孔过多导致的NVH性能下降以及车身密封性能下降的风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12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