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老人智能门看护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1408.9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9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梦洁;杨莹;盛佳瑞;杨柳;许杰;周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顶毅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4 | 分类号: | G08B2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老人 智能 看护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具体涉及老人智能门看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老人(指60岁以上)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3.2%,达1.7亿人,这种状况引起了政府及广大民众的重视,其中很多的企业、科研或个人在近几年纷纷进入老人用品和老人看护等产品和系统的研发及生产领域,而老人看护涉及到包括老人生命体征参数监测、居住环境安全监测、日常起居的监测和行为趋势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和需求。
目前对老人的监测一般都是在老人身体上安装一些传感设备,实时监测老人的生命特征参数,若异常,就向其子女或社区监护人员的手机报警。然而,老人摔倒时,生命特征参数在一定时间内一般都不会出现太大变化,当失血过多、休克过久才引起生命特征参数的变化而报警,就会出现无法挽回的局面。因此,急需研发出一种在独居老人家中安装,并能监测到老人摔倒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老人智能门看护系统及方法,其能解决老人在家中摔倒时无法及时报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老人智能门看护系统,其包括压力传感器阵列、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信号处理器和移动终端;所述压力传感器阵列包括多个以矩阵方式排列的压电传感器,每个压电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并行连接,每个压电传感器具有唯一编号信息;所述压力传感器阵列的数量为二个,其中一个压力传感器阵列安装在一门的外侧的地板,另一压力传感器阵列安装在所述门的内侧的地板;
所述压力传感器阵列,用于采集老人压于其上而产生的压力信号,所述压力信号为因受压而被激活的压电传感器的唯一编号信息的集合;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压力信号发送给第二无线通信单元;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信号并传输给所述信号处理器;
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信号计算得到压力面积值,并将所述压力面积值与预设值进行比对,若所述压力面积值大于所述预设值,则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
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为Zigbee模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为WIFI模块。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老人智能门看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压力传感器阵列采集老人压于其上而产生的压力信号;
步骤2、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将所述压力信号发送给第二无线通信单元;
步骤3、第二无线通信单元接收所述压力信号并传输给所述信号处理器;
步骤4、信号处理器根据所述压力信号计算得到压力面积值,并将所述压力面积值与预设值进行比对,若所述压力面积值大于所述预设值,则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号;
其中,
所述压力传感器阵列包括多个以矩阵方式排列的压电传感器,每个压电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并行连接,每个压电传感器具有唯一编号信息;
所述压力传感器阵列的数量为二个,其中一个压力传感器阵列安装在一门的外侧的地板,另一压力传感器阵列安装在所述门的内侧的地板;
所述压力信号为因受压而被激活的压电传感器的唯一编号信息的集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为Zigbee模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为WIFI模块。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压力传感器阵列监测老人在居住环境中的活动而产生的压力信号,例如,进出房间、外出活动等,若根据所述压力信号判断到老人摔倒,即可马上向其子女或社区监护人员的手机发送报警信号,达到及时救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老人智能门看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老人智能门看护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100、门;200、压力传感器阵列;300、压力传感器阵列;400、第一无线通信单元;500、第二无线通信单元;600、信号处理器;700、移动终端;800、压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顶毅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顶毅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14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OC供电模块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H级低温直焊聚氨酯漆包线漆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