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型无缝天鹅绒连裤袜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61876.6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7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莫运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要市红雨伞服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B11/14 | 分类号: | A41B11/14;D04B21/18;D04B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52611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缝 天鹅绒 连裤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型无缝天鹅绒连裤袜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一体成型薄型无缝三分的裤裆与裤腿拼接而成的薄型连裤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针织连裤袜,先通过袜机进行编织,编织后的二只袜筒拼裆缝制或加裆缝制而成,故针织连裤袜裆部上均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缝制线。缺点在于:(1)穿着不协调,没有一体化的感觉,特别是外穿比较紧身的衣服时,缝制线的轮廓就会凸现出来,极不雅观;(2)接缝处容易脱丝,造成接缝处破口;(3)为追求牢固,连裤袜的织法过密,不仅穿着紧绷,不舒适,且十分闷热;(4)连裤袜的生产工艺流程长、效率低。
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衣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爱美的女性在以往单纯追求衣物耐穿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舒适和美观外穿性,因此,急需一种一体成型的、无任何接缝的裤裆与尽显完美曲线的裤腿浑然天成、不可分割的连裤袜,从而做到整体袜裤天衣无缝,更加突出女性特有的健美身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薄型无缝天鹅绒连裤袜及其制造方法,该裤袜美观大方,表面细密、平滑光亮、质地柔软、超薄透爽,同时去除了裆部的缝骨,穿着更加舒爽。由于不存在任何接缝,所以也就避免了传统非一体成型裤袜接缝处因脱丝而破口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裤袜的耐穿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薄型无缝天鹅绒连裤袜,该连裤袜由裤腰、裤裆、裤腿组成;所述的裤裆为无缝三分裤裆,其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上一体编织而成,由前布片和后布片经过编织工序连接而成,所述的前布片和后布片在分缝接合位置上采用分缝接合技术无缝地连接起来;所述的裤腿用四路进线丝袜机以20D以下的氨纶包覆纱编织的平针组织构成。
该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编织完成后的连裤袜的裤裆上完全没有接缝,整条裤裆一体成型,美观大方,穿着者倍感舒适。
优选地,在该三分裤裆的编织过程中,前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在前针床编织第一个线圈时发生偏移,导致原本该形成线圈的针位不形成线圈,然后前针床的贾卡梳栉摆动到后针床时该贾卡针发生偏移而在后针床形成一个线圈,再摆回前针床时发生偏移导致跨一针的针位上形成线圈,最后摆到后针床时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不形成线圈;后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在前针床编织第一个线圈时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不形成线圈,然后后针床的贾卡梳栉摆动到后针床时,后针床的贾卡梳栉的在分缝接合位置的贾卡针不发生偏移仍按基本组织的走法形成一个线圈,再摆到前针床时发生偏移形成位于前针床的一个线圈,最后摆回后针床时发生偏移导致原本该形成的线圈的针位上不形成线圈,从而完成分缝接合。
优选地,该连裤袜的裤裆和绢感裤腿是用包缝机拼缝起来的。
优选地,该连裤袜的裤腰用八路进线内衣机编织的1*1假罗纹组织构成。
优选地,该三分裤裆的前布片和后布片的针数相同,织物组织结构也相同。
优选地,该连裤袜的三分裤裆X的布面组织为经编针织技术中的二针经平组织。
一种薄型无缝天鹅绒连裤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八路进线无缝内衣机采用1*1假罗纹组织编织裤腰;利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采用贾卡针偏移技术一体编织裤裆;利用四路进线丝袜机编织绢感裤腿;裤裆由三分裤裆构成,其分为前布片和后布片,该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方面:
1)设置经编机贾卡梳栉的基本组织,前针床贾卡梳栉的垫纱数码为10-11/12-11//(21),后针床贾卡梳栉的垫纱数码为11-12/11-10//(22);
2)在编织分缝接合位置时,在分缝接合位置的具体针位上同时控制该位置的前后贾卡针的偏移以实现前布片和后布片的分缝接合;
3)在编织腰腹裆部底端位置时,利用贾卡针的偏移实现前布片和后布片的布面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要市红雨伞服饰有限公司;,未经高要市红雨伞服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18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