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双链条抽油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63502.8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龙隆;赵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链条 抽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油机,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双链条抽油机。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油田开发主要采用的游梁式抽油机,尽管游梁式抽油机皮实耐用,但其运行效率低、能耗大,不能适应“节能降耗”发展的需求。而且在我国而且常规型抽油机难以实现长冲程和大负荷,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具有长冲程、大载荷、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的双链条抽油机,但普通双链条式抽油机的特殊链节处的受力点与抽油杆不在一个平面内,这就使得换向架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剪力,影响了换向架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双链条抽油机,它冲程长,载荷大,抽油效率高,换向架寿命长,适应性强,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双链条抽油机,包括主机架、上链轮、链条、下链轮、大带轮、皮带、小带轮、主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电动机、抽油杆、换向架、扶正器、滑块和滑轨,所述上链轮和下链轮通过转轴安装在主机架上,链条套在上链轮和下链轮上,所述下链轮与大带轮同轴连接,所述大带轮通过皮带与小带轮连接,所述小带轮与从动锥形齿轮同轴连接,所述从动锥形齿轮与主动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锥形齿轮与电动机输出轴连接,所述电动机安装于主机架上,所述换向架与抽油杆固接,换向架的侧面与滑轨固接,扶正器穿过换向架固定于主机架上,滑块安装于滑轨上并与链条的一个销轴固接,左右两个滑块与两根链条斜对角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有超长的冲程,载荷大,抽油效率高,换向架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主机架,2.上链轮,3.链条,4.下链轮,5.大带轮,6.皮带,7.小带轮,8.1.主动锥形齿轮,8.2.从动锥形齿轮,9.电动机,10.抽油杆,11.换向架,12.扶正器,13.滑块,14.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双链条抽油机,包括主机架1、上链轮2、链条3、下链轮4、大带轮5、皮带6、小带轮7、主动锥形齿轮8.1、从动锥形齿轮8.2、电动机9、抽油杆10、换向架11、扶正器12、滑块13和滑轨14,所述上链轮2和下链轮4通过转轴安装在主机架1上,链条3套在上链轮2和下链轮4上,所述下链轮4与大带轮5同轴连接,所述大带轮5通过皮带6与小带轮7连接,所述小带轮7与从动锥形齿轮8.2同轴连接,所述从动锥形齿轮8.2与主动锥形齿轮8.1相啮合,所述主动锥形齿轮8.1与电动机9输出轴连接,所述电动机9安装于主机架1上,所述换向架11与抽油杆10固接,换向架11的侧面与滑轨14固接,扶正器12穿过换向架11固定于主机架1上,滑块13安装于滑轨14上并与链条3的一个销轴固接,左右两个滑块13与两根链条3斜对角连接。
其工作原理是,启动电动机9后,电动机9输出轴上的主动锥形齿轮8.1与从动锥形齿轮8.2啮合,带动小带轮7转动,小带轮7再通过皮带6传递给大带轮5,进而带动下链轮4转动,链轮4转动又带动链条3转动,此时两根链条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由于两个滑块13与两根链条3斜对角连接,所以在链条直线部分,两个滑块的运行方向是一致的,这样就保证了换向架11能够有一个确定的运行方向,在链条3的圆弧部分,两个滑块13向相反的方向滑动,这样就使得抽油杆10始终位于两个滑块13之间连线的中垂线上,这样就避免的滑块13受力点与抽油杆10不同面所带来的剪力。链条3带动滑块13和换向架11上下运动,当滑块13运动到链条3的圆弧部分时,滑块13会沿着滑轨14滑动,从而将链条3的转动变成换向架15的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抽油杆10上下运动。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3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