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63660.3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8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18 | 分类号: | C23G1/18;C23C22/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1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表面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具有讲是涉及一种环保型有色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其属于金属表面清洗及表面防锈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工业都是每一种不同材质需要不同的清洗剂、清洗设备,清洗后的防护处理亦需要不同的处理剂来进行,增加了采购成本、工序间清洗及防护的时间。同时清理过程中由于工序复杂,生产的连贯性差,增加污染排放负荷;并且在其清洗后一段时间,工件需要重新清洗,其保持的时间短。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是提供一种金属表面处理方法,以达到能同时清洗的同时在金属表面涂有一层保护膜,保持金属原有光泽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属表面处理f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金属表面处理剂用水稀释8-9倍,通过添加酸碱调节剂控制PH值在8.0-9.0的工作液,在常温或50℃-60℃的状态下采用超声波清洗或以喷淋方法清洗有色金属表面3-4分钟,于10℃-1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干燥;所述金属表面处理的组分为:缓蚀剂、表面活性剂、壳聚糖、抗氧化剂、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水,各个物质按重量百分比含量有如下:缓蚀剂0.5-8.0、表面活性剂2.0-9.0、壳聚糖2.0-8.5、抗氧化剂0.1-1.0、二氧化钛1.5-9.0、二氧化硅1.5-9.0、水余量。
所述金属处理剂的制备过程为:将0.5-8.0%的缓蚀剂用2.0-9.0%的表面活性剂搅拌,再加入20%的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后加热至60℃-70℃,充分搅拌30-40分钟,再加入2.0-8.5%的壳聚糖,在反应釜中以1500转/分的速度搅拌分散得到稳定的溶液,再加入0.1-1.0%的抗氧化剂,加入1.5-9.0%的二氧化钛、1.5-9.0%的二氧化硅余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并加入酸碱添加剂将PH值调节为8.0-9.0,搅拌均匀得到稳定的溶液,即制得金属表面处理剂。
所述缓蚀剂包括:乙胺、二乙胺、三乙胺、二戊胺、β- 萘胺、苯基萘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苯并三氮锉、-羟基苯并三氮唑、六次甲基四胺和海藻酸钠。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吐温80。
所述壳聚糖为N-脱乙酰度在55%~100%的壳聚糖。
所述抗氧化剂为柠檬酸钠、亚硫酸钾、亚硫酸钠。
所述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比为1:1;所述二氧化钛为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硅为纳米级的二氧化硅。
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使用时,纳米级的二氧化钛和纳米级的二氧化硅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纳米级的掺杂F的二氧化钛和纳米级的二氧化硅其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够分解金属表面的细菌,并且具有很高的亲水性,更充分的保护金属表面不被细菌和雨水侵蚀;从而不但很好的清理金属表面,同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可以保护金属表面的光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f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金属表面处理剂用水稀释8-9倍,通过添加酸碱调节剂控制PH值在8.0-9.0的工作液,在常温或50℃-60℃的状态下采用超声波清洗或以喷淋方法清洗有色金属表面3-4分钟,于10℃-1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干燥;所述金属表面处理的组分为:缓蚀剂、表面活性剂、壳聚糖、抗氧化剂、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水,各个物质按重量百分比含量有如下:缓蚀剂0.5-8.0、表面活性剂2.0-9.0、壳聚糖2.0-8.5、抗氧化剂0.1-1.0、二氧化钛1.5-9.0、二氧化硅1.5-9.0、水余量。
所述金属处理剂的制备过程为:将0.5-8.0%的缓蚀剂用2.0-9.0%的表面活性剂搅拌,再加入20%的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后加热至60℃-70℃,充分搅拌30-40分钟,再加入2.0-8.5%的壳聚糖,在反应釜中以1500转/分的速度搅拌分散得到稳定的溶液,再加入0.1-1.0%的抗氧化剂,加入1.5-9.0%的二氧化钛、1.5-9.0%的二氧化硅余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并加入酸碱添加剂将PH值调节为8.0-9.0,搅拌均匀得到稳定的溶液,即制得金属表面处理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3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