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双半月分体式集分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64383.8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9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创军;龙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五菱宝马利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F25B39/0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周小芹 |
地址: | 54500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行 蒸发器 半月 体式 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元件,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双半月分体式集分流管。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汽车空调蒸发器先后出现了管片式、管带式、层叠式、平行流结构,主要有层叠式和平行流两种结构的蒸发器,由于平行流蒸发器在微通道结构中的换热效率较其他结构的更高,因而有逐渐取代层叠式等结构的趋势。现有平行流蒸发器的集流管一般是整体挤压成型出两个半弧形管,通过铆接连接成为内腔并且在内腔中设置多种孔径的过流孔隔片使其起到分流作用(参见图3),但这种结构的集流管不仅加工工艺复杂,而且由于冷媒需从其中一个内腔的一端进入,从该内腔的另一端流出再从另一个内腔进入,其流动路程较长,流量分配均匀性差,严重影响其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双半月分体式集分流管,以解决流量分配均匀性差、严重影响换热器换热性能的不足之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双半月分体式集分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的管体由集分流管外板和集分流管内板连接而成,所述的集分流管外板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凸腔,集分流管内板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凹腔,该两个半月形凸腔和两个半月形凹腔组合起来形成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一集流腔Q1和第二集流腔Q2,集分流管内板的两个半月形凹腔底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所述的管体还在集分流管外板的两个半月形凸腔之间沿轴向设置有一个分流腔Q3,该分流腔Q3的一侧或者两侧上开有连通第一集流腔Q1或第二集流腔Q2的过流孔。
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集分流管外板两侧底端分别设有一个插槽,所述的集分流管内板两侧上端分别嵌入该插槽中。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双半月分体式集分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分流均匀,换热性能好:
由于本发明在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平行的分流腔,该分流腔上开有连通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的过流孔。冷媒从分流腔进入,经过分流腔的过流孔均匀分配到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中,再由第一集流腔或第二集流腔均匀的分布到每条口琴管中,冷媒经口琴管导向以及分流后最终从第二集流腔或第一集流腔出来,这样能使换热器的温度分布均匀,冷媒在换热器中得到充分的蒸发,有效的提高其制冷剂的流量分配均匀性,从而提高蒸发器的制冷能力。
2.加工工艺简单:
本发明的管体采用包括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分流腔的三腔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模具加工成形,其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方便。
3.装配简便:
本发明的管体为分体式,可通过嵌入插槽的形式进行装配,其操作比较简便。
4、生产成本低:
本产品的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双半月分体式集分流管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图2:实施例一所述本发明之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双半月分体式集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现有平行流蒸发器的集流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各标号如下:
1-管体,101-集分流管内板,102-集分流管外板,1021-插槽,
103-口琴管安装孔,104-过流孔,
Q1-第一集流腔,Q2-第二集流腔,Q3-分流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图2中公开的是一种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双半月分体式集分流管,包括管体1,该管体1由集分流管外板102和集分流管内板101连接而成,所述的集分流管外板102由复合铝板制成,该集分流管外板102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凸腔;所述的集分流管内板101由型材制成,该集分流管内板101沿轴向设置有两个半月形凹腔,两个半月形凸腔和两个半月形凹腔组合起来形成两个独立的内腔:第一集流腔Q1和第二集流腔Q2,集分流管内板101的两个半月形凹腔底部均布有口琴管安装孔103,所述的集分流管外板102的两个半月形凸腔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集流腔Q1、第二集流腔Q2平行的分流腔Q3,该分流腔Q3的一侧开有连通第二集流腔Q2的过流孔104;所述的集分流管外板102两侧底端分别设有一个插槽1021,所述的集分流管内板101两侧上端分别嵌入该插槽102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五菱宝马利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柳州五菱宝马利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43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