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类体外标志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65332.7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1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鹰;仇登高;李贤;杜以帅;赖复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类 体外 标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标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脱落的鱼类体外标志。
背景技术
当前,在对鱼类个体进行标志时,所采用的技术有挂牌法、剪鳍法、内藏可视标、化学物质标志、编码金属标(CWT)、被动整合雷达标(PIT)、分离式卫星标志、分子标记法以及生物遥测法等。在这些标志技术中,国外通常采用编码金属标志、荧光色素可见标志、被动整合雷达标和卫星标志法;国内主要使用的是体外挂牌、化学物质标志和剪鳍法。在鱼类体外的标志中,挂牌标志法是国内采用最广泛的标志方法,很多鱼类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根据固着在鱼体上的方式,可以将挂牌标志分为以下三类:(1)内锚标志;(2)穿体标志,包括盘状标志、管形标志、带状标志;(3)箭形标志,包括箭头标志、T型标志、“7”型标。前者为固着在鱼体腹部,后两类标志常固着在鱼体背部。挂牌标志由于保持率高、实施费用低廉、保留时间长及能区分不同个体而深受使用者的青睐。需要指出的是,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鱼类的生长状况、监测捕捞死亡参数及资源评估等。在现有技术中,体外标记主要采用“T”型标记,此类标记头部呈“T”型,标记时使用标记枪将标记推入鳍条中,然而,由于推入标记时形成的开口较大而导致标记容易脱落。如2012年12月26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2835339A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鱼类体外的标记及其标记枪”,其自述为:标记包括塑性材料的U形本体,在U形本体的一端内侧设有针脚,另一端设有与所述针脚对应的针脚孔。该专利的方法属于挂牌标志的范畴,由于标记与鳍条构成环形,鱼游动时阻力较大,易发生鳍条间膜被撕开而导致标记脱掉。又如2012年11月21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2783438A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鱼类个体标记的方法”,该专利虽然成本低、效率高和能实现鱼类个体的永久性标记,但是其操作欠简便,标记后可能对鱼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鱼类体外标志虽然费用低廉、效率较高、使用广泛,但是也有发生脱落的情况,且对鱼类行为及其生理活动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还会造成炎症反应。所以,针对现有体外标志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相应地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类体外标志,有效防止脱落,对鱼体组织伤害小,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鱼类体外标志,包括标志本体和标识管,其中标志本体包括连接支架和横杆,所述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杆固连,标识管分别安装在所述标志本体的连接支架上。
所述连接支架为杆状,且所述连接支架的端部分别固连于横杆的中部位置。
所述标志本体通过串联杆连接在一起,且所述标志本体的一端与所述串联杆相连。
所述标志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工艺条,每个标志本体的一端通过设置于该端的工艺条与所述串联杆相连。
所述工艺条固连在标志本体的横杆上。
所述工艺条与横杆相连一端的端部固连在所述横杆的中部位置。
所述标识管固定套装于连接支架上。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为近似“工”字结构,不同于以往的“T”型标志或其他类型标志,能够有效防止脱落。
2、本发明有效降低了对鱼类行为及其生理活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对鱼体组织伤害小。
3、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效率较高,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标志本体的剖视图。
其中,1为标志本体,2为标识管,3为串联杆,11为连接支架,12为横杆,13为工艺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标志本体1、标识管2和串联杆3,其中标志本体1包括连接支架11、横杆12和工艺条13,连接支架11为杆状,所述连接支架11的两端分别与横杆12和工艺条13依次相连,且所述连接支架11的端部以及工艺条13与横杆12相连一端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杆12的中部位置,本实施例中的两个横杆12为平行设置,所述横杆12也可以设置成不平行的状态,用于记录文字信息的标识管2分别固定套设于标志本体1的连接支架11上,每个标志本体1的一端通过设置于该端的工艺条13与串联杆3相连。所述标志本体1和串联杆3均为塑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塑性材料为PE。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53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