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初始值可设置的电平转移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5467.3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1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磊;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0185 | 分类号: | H03K19/01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初始值 设置 电平 转移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初始值可设置的电平转移电路。
背景技术
在智能卡SOC系统中经常会存在不同的电压域,信号在电压域之间互相切换时候,经常会采用电平转移的方法,但在输入信号和低电压域未确定之前,电平转移电路经常会输出不定态信号,从而使系统处于不确定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初始值可设置的电平转移电路的设计方法和电路,主要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和低电压域信号不确定情况下,电平转移电路输出一个固定电平的电位。
本文提出了一种初始值可设置的电平转移电路。
本电路中包括INV1、INV2、INV3、IN4和IN5五个模块,INV1与IN4连接于a点,与IN5连接与IN点;IN4与IN1连接于a点,与INV2和INV3连接与b点;INV2与IN4连接于b点,与INV3连接于b点和c点;INV3与IN5连接于c点,与INV2连接于b点和c点;IN5与INV3连接于c点,与INV1连接与IN点。
其中IN代表数字输入信号,VDD代表低电压域电压,VCC代表高电压域电压,OUT代表输出。
本电路工作过程如下,低压数字信号由IN输入,驱动INV1和IN5模块,经过INV1模块后信号翻转,驱动IN4模块,IN4模块输出驱动INV2模块,IN5模块输出驱动INV3模块,INV2输出驱动INV3模块,同时INV3模块输出驱动INV2模块,最终信号被转移到VCC高压电压域下由OUT输出。
子模块中,INV1由PMOS器件M1和NMOS器件M2组成;INV2由PMOS器件M5和NMOS器件M6组成;INV3由PMOS器件M7和NMOS器件M8组成;IN4由NMOS器件M3组成,IN5由NMOS器件M4组成。本方法中通过电路功能实现在输入信号IN和低电压域电压VDD未确定状态情况下,在输出OUT端实现一个确定的输出电平;在输入信号IN和低电压域电压VDD确定状态后,电路实现电平移位功能,输出OUT根据输入信号IN状态进行电平移位。通过设置M5和M7不同的阻抗,在输入信号IN和低电压域电压VDD未启动情况下,实现输出OUT的确定状态。当电源VCC启动瞬间,电流信号率先通过M5或M7中低阻抗器件,从而使得低阻抗器件的漏极率先实现高电位,由于低阻抗器件漏极与高阻抗器件栅极相连,从而使得高阻抗相连的M6或M8率先导通,通过正反馈作用,最终确定输出状态的确定。在输入信号IN和低电压域电压VDD确定以后,电路通过INV1、IN4和IN5控制INV2和INV3关断和开启实现正常的电平移位功能。
本发明方法主要包括了图1中介绍的几个电路功能模块:
反相器电路:INV1由PMOS器件M1和NMOS器件M2组成;INV2由PMOS器件M5和NMOS器件M6组成;INV3由PMOS器件M7和NMOS器件M8组成。
开关电路:N4由NMOS器件M3组成,IN5由NMOS器件M4组成。
功能电路:M5、M6、M7、M8,通过设置M5、M6器件阻抗实现电平转移电路的初始值设置,同时实现电平移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一种初始值可设置的电平转移电路的设计方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包括了三个反相器(INV1、INV2和INV3)和2个开关电路(IN4、IN5)即可实现简单初始值可设置的电平转移。
本电路中IN代表数字输入信号,VDD代表低电压域电压,VCC代表高电压域电压,OUT代表输出
本电路工作过程如下,低压数字信号由IN输入,驱动INV1和IN5模块,经过INV1模块后信号翻转,驱动IN4模块,IN4模块输出驱动INV2模块,IN5模块输出驱动INV3模块,INV2输出驱动INV3模块,同时INV3模块输出驱动INV2模块,最终信号被转移到VCC高压电压域下由OUT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54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