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汽轮机驱动同步发电机散装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6010.4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8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孙韵;袁清溪;柳建;黎平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28 | 分类号: | F01D25/2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汽轮机 驱动 同步 发电机 散装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汽轮机驱动同步发电机散装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较大的化工、石油、钢铁等大量使用蒸汽的企业,必然自备大中型锅炉,以生产足够维持其生产必须的蒸汽。而蒸汽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为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各企业的蒸汽生产量往往要大于其使用量,因而产生了大量的余汽。对这些余汽处理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将余汽回收,利用其进行“余热发电”,是各大中型企业通用的办法,所以各大中型化工、石油、钢铁企业都自备有余热发电厂。这些电厂均属综合利用能源项目,系国家提倡和推广项目。而这些企业自备电厂基本都是中小型汽轮发电机组。因此,利用余热发电的中小型汽轮发电机组安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于小型汽轮发电机组,一般都是整体到货,现场只对汽轮机和发电机的联轴器进行对接组装。而对汽轮机和发电机的各组成部件,不再进行拆洗和组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整体安装。但也有部分企业出于综合成本或其它原因,选用的汽轮机和发电机各部件都是解体散装到货,由施工单位进行现场组装,这就是我们说的散装(或称解体安装)。
对于散装机组来说,各部件的配合精度要求极高,安装工艺复杂,要求有较高专业知识和安装经验的人,才能胜任此项工作。而且,很多细节问题,没有统一的安装规程和参数,安装单位各出奇招,安装工艺五花八门,安装质量良莠不齐。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汽轮机驱动同步发电机散装安装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小型汽轮机驱动同步发电机散装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汽轮机的安装步骤、发电机的安装步骤和调节保护系统安装步骤,
所述汽轮机的安装步骤:
a、基础划线、处理和机座的无垫铁安装:在基础上划出机组纵横中心线,布置调整垫铁和调整螺丝,通过调整螺丝的长度来调整机组水平度,
b、台板座架、轴承箱及下缸体测检及安装:轴承箱与台板座架的接触面保持在75%以上,同时之间的空隙小于0.05mm,滑销系统测检,轴承箱浸油试漏,前轴承箱与座架台板组合安装,机组找正,汽轮机推力支持轴承和汽机后轴承测检及安装和试装转子,
c、凝汽器安装,
d、汽封套、导叶环、隔板、隔板套、蒸汽室的安装,
e、转子安装:起吊转子,校正水平,平稳、缓慢地放入气缸内,
f、调节气阀安装:先将调节汽阀安装在蒸汽上半部分上,二者同时进行安装,
g、汽轮机盖大盖前的检查,
h、汽轮机扣大盖,
i、二次灌浆;
所述发电机的安装步骤:
a、轴承座的安装:轴承与轴承座洼窝以及水平结合面接触,
b、发电机主体安装:发电机转子中心找正,然后装入发电机定子,定子就位后插入定子,对中;
所述调节保护系统安装步骤:
a、调节系统安装:安装调节气阀、主气门和调节控制器,
b、保护系统安装。
所述汽轮机的安装步骤中a步骤通过调整螺丝的长度来调整机组水平度后进行灌浆,待灌浆层干燥到75%的强度时,拆去调整螺丝,并补充灌浆严实。
所述汽轮机的安装步骤中b步骤中机组找正,机组底座的找平、找正和标高均应与凝汽器就位配合进行,且应以汽轮机就位为中心,根据汽轮机的中心和标高,确定发电机、凝汽器的中心和标高。
所述汽轮机的安装步骤中b步骤中汽轮机推力轴承和汽机支撑轴承测检及安装,轴承需用煤油浸泡。
所述发电机的安装步骤中a步骤中,轴承座下方放置绝缘垫板及调整垫片;
轴承下瓦的两侧垫板与轴承座洼窝接触,垫块与轴承座洼窝之间在转子不压在下瓦时,应保留0.03-0.05mm的间隙;轴颈与下瓦接触面中心角60°-90°,并保证接触点分布均匀,轴颈与轴瓦顶部间隙为轴颈直径的1.5~2.0/1000, 两侧单面间隙0.7~1.0/1000,轴承盖与上瓦有调整适当紧力或间隙为±0.03mm;
调整档油板间隙,上部为0.20~0.25mm,两侧为0.10~0.20mm,下部为0.05~0.10mm。
所述汽轮机的安装步骤中c步骤,将冷却管插入管板中,冷却管前后端均应超出管板,且前后端长度不同,前端应超出管板1mm以内或与管板平齐,后端应超出管板2mm,冷却管安装到位后,控制胀管长度不大于管板厚度,保持在管板厚度的3/4-7/8,并控制好前后管板上翻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60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腕戴式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速凝快硬水泥砂浆及其挤出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