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送管道与混凝土输送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67071.2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2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向利;李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3/00 | 分类号: | F16L43/00;F16L5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黄志兴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管道 混凝土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管道以及混凝土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混凝土输送管包括直管、弯管、锥形管、软管、管接头和截止阀。对输送管道的要求是阻力小、耐磨损、自重轻、易装拆。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两种管道,一种是管道采用整体成型的弯管和直管,该管道为一种材料整体成型,薄壁管件铸造成型率低,难以将管壁做得很薄,从而增加了管道的成本。另一种管道如图1所示,其中该管道通过将弯管1和直管2直接对焊、满焊一圈而成,其中,弯管1和直管2的内管均为高铬铸铁铸造而成,虽然该输送管道相对于图1中的输送管道较薄,但由于直管2与弯管1直接连接,且直管1的厚度一致,直管1仍然难以做到很薄,且由于弯管1本因身磨损较严重也不能做得很薄,从而提高了成本。因此,如何在保证管道的直管段与弯管段不容易拔脱的同时,还能整体地或部分地减小管道的厚度,以降低管道的材料消耗,从而降低成本,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输送管道,以克服或缓解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保证耐磨性、又能够降低材料消耗的输送管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设备,该混凝土输送设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输送管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管道,该输送管道包括相互连接的弯管和直管,其中,所述直管与所述弯管通过具有耐磨性的连接结构连接,且所述直管至少包括厚度小于所述弯管的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处的厚度的管段,以使得在保证所述直管与所述弯管的连接处的强度的同时,减少所述直管的材料消耗。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法兰和套设在所述法兰内的耐磨套,所述直管通过所述法兰与所述弯管连接,所述直管套设在所述法兰内的一端与所述耐磨套抵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所述直管的一部分,且所述连接结构被镦粗以保证所述直管与所述弯管的连接处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弯管包括弯管外管和套设在所述弯管外管内的弯管内管,所述直管具有至少一层管,且所述弯管外管与所述直管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直管为双层管,且包括直管外管和套设在所述直管外管内的直管内管,且所述弯管外管与所述直管外管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直管内管套设在所述法兰内的一端与所述耐磨套抵接。
优选地,所述耐磨套与所述直管内管整体铸造而成。
优选地,所述弯管外管具有厚度沿周向变化的偏心结构,所述法兰为相应的偏心法兰,该偏心法兰的与所述弯管外管连接的端部的外壁的轮廓线与所述弯管外管的外壁的轮廓线相平齐。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直管外管的靠近所述弯管的一部分,该部分被镦粗成与所述弯管外管的端部相对应的形状,且镦粗部分的端部与所述弯管外管的端部焊接。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输送设备,其中,所述混凝土输送设备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输送管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输送管道中,通常在直管与弯管连接处磨损较严重,因此在直管与弯管通过具有耐磨性的连接结构连接、且所述直管至少包括厚度小于所述弯管的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处厚度的管段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输送管道的耐磨性,厚度小于所述连接结构处厚度的管段降低了该输送管道的材料消耗,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输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输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输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输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输送管道,包括相互连接的弯管1和直管2,直管2与弯管1通过具有耐磨性的连接结构连接,且直管2至少包括厚度小于弯管1的连接于连接结构处厚度的管段。需要说明的是,在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全文提到的管段定义为管道的一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70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