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氧乙酸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7274.1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6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董本生;王久儒;杜秀珍;隋本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P1/00;A01N37/1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氧乙酸 消毒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消毒产品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氧乙酸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内镜诊断与治疗已经普及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仅美国消化内镜学会估计,每年接受消化内镜诊疗者即达1000万人次以上。但由于内镜构造精细,材料特殊,许多部件不耐高温怕腐蚀、造价高、使用周转频繁等原因,给内镜消毒灭菌带来诸多困难,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医源性传播的重要途径。
据报道由内镜引起的医源性感染有: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分枝杆菌、HBV、HCV、HIV、幽门螺杆菌(HP)、黏质沙雷氏菌、表皮葡萄球菌、肠杆菌、白色毛孢子菌、粪类圆形线虫、单纯疱疹病毒等等。
因此加强内镜消毒灭菌管理势在必行。但在具体执行中尚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对英格兰126所医院调查发现,有84%医院没有内镜消毒规程,使用方法混乱。我国胡必杰等对上海市17所医院支气管镜、胃镜共27支及其配件消毒抽样调查显示,部分医院对内镜消毒观念淡薄、清洗消毒不规范、消毒剂使用不当,消毒时间过短,导致消毒后仍存在病原菌污染,有引发医院感染的严重隐患。
过氧乙酸是高效消毒剂,属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具有快速、高效、分解后无残留有害物质等优点。应用在皮肤表面、皮肤黏膜、室内物体表面、体温计、污物表面、污水等领域。近年过氧乙酸还常用于复用血透管路和透析器的消毒处理,为延长需要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降低血液透析治疗费用,减少透析不良反应作出了贡献。用过氧乙酸消毒透析器和管路,血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用甲醛消毒,但透析效果并不降低。随着对过氧乙酸认识的深入,其应用范围必将不断扩大,为防病、治病作出贡献。
但传统的过氧乙酸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性质不稳定,遇热或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碱等易分解。
市售过氧乙酸浓度多在16%~18%,但过氧乙酸本身不稳定,随保存的时间延长以较快速度下降,其下降速度随溶液浓度降低而减慢。浓度在10%以上时下降较快,特别在15%以上时更为显著,在37℃条件下,1天就可能降低25%;10%~15%浓度范围,平均每天可下降6.5%;10%以下,平均每天下降5.1%。
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过氧乙酸的不稳定性,近几年市售产品多为二元包装,即产品分为A、B两液,平时分瓶存放,使用前一天等量混匀,第2天过氧乙酸含量可达16%~18%(24℃,24h),然后再稀释成所需浓度使用。混合时若温度低于10℃,应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否则过氧乙酸浓度将达不到标示浓度。但现有技术制备的二元包装过氧乙酸消毒液反应时间长,不能满足随时使用的要求;与此同时,混合后的过氧乙酸仍然和市售的15%~18%的过氧乙酸一样,性质极其不稳定,且对金属的腐蚀性较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氧乙酸消毒液,大大改善了传统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分解的问题,同时有效的降低了过氧乙酸自身对金属的腐蚀性,尤其适用于内镜材质消毒;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设计合理,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所述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包括A剂和B剂,
A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
过氧乙酸:5.0%~7.0%
过氧化氢:7.0%~9.0%
乙酸:33.0%~35.0%
稳定剂:0.01%~0.1%
去离子水:余量;
B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
磷酸三钠:5.0%~7.0%
络合剂:1.0%~5.0%
金属抗腐蚀剂:1.0%~10.0%
稳定剂:0.1%~1.0%
去离子水:余量。
A剂为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的复方消毒剂,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分和配比,并添加过氧化物稳定剂,使制备得到的A剂常温放置12个月后过氧乙酸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大大改善的传统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分解的问题。其中:过氧乙酸的重量百分数优选为6%、过氧化氢的重量百分数优选为8%、乙酸的重量百分数优选为34%。A剂中稳定剂为葡糖酸钠。
B剂中的络合剂为EDTA。
B剂中的金属抗腐蚀剂为烯烃基脂肪磺酸酐,烯烃基脂肪磺酸酐碳链优选为C8~C14,更优选为C12,烯烃基脂肪磺酸酐优选为上海索凯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B剂中稳定剂为二乙烯三胺五亚甲基膦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72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