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化沥青注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67524.1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3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杰;章雪峰;吴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E02D3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化 沥青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防渗堵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注浆工艺。
背景技术
注浆技术是通过注浆泵将注浆材料注入目标区域,达到增强目标区域工程技术性能、防渗堵水等各种工程目标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技术。根据注浆材料、注浆目标区域以及注浆泵等设备的不同可派生出多个子项。本项发明的主要针对采用乳化沥青作为主要的注浆材料,达到地下工程防渗、堵水目的一项新技术。
当前工程中也常用普通注浆技术来达到抗渗、堵水的目的,常用的注浆材料是水泥浆功水泥-水玻璃两液浆,这种注浆堵水方法可以产生较好的初期效果,但由于水泥浆的收缩特性以及水玻璃的水解特性,不可避免地会使注浆的后期效果变差,工程上不得不采用反复多次注浆的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抗渗及堵水长期效果。
工程中也有用沥青注浆方法来解决工程的抗渗与堵水问题,由于沥青材料良好的抗渗与堵水效果,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工程效果。但由于沥青材料热塑特性,这种注浆技术需要专门的注浆泵、管以及专门的加温、保温系统,使得整个工艺过程变得十分复杂,且工程所需的经济投入较大,因此,这种方法在工程较少采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注浆方法的不能兼顾成本和抗渗及堵水效果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抗渗及堵水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的乳化沥青注浆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乳化沥青注浆工艺,所述注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目标区域打注浆孔;
(2)通过双液注浆泵,将乳化沥青和破乳剂通过注浆孔注入目标区域,所述双液注浆泵的注浆压力应控制1.2~1.5倍地层水压,所述乳化沥青和破乳剂的质量比为1:(0.6~1.2),所述破乳剂为纯碱溶液;
(3)在破乳完成后,进行水泥浆复注:通过注浆泵将水泥浆通过注浆孔注入目标区域,复注的注浆压力应控制在1.5~2.0倍地层水压,且应保持终压30分钟以上。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破乳时间为5~15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水泥浆复注与双液注浆泵注浆的时间间隔可为5分钟~8个小时。
再进一步,所述纯碱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5~20%,例如可以采用0.5%的纯碱溶液、1%的纯碱溶液、5%的纯碱溶液、12%的纯碱溶液或20%的纯碱溶液,浓度越高,则破乳效果越好。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本项目发明仍然采用普通水泥浆注浆技术的机械设备和机具,采用乳化沥青代替原沥青作为主要的注浆材料,在注浆过程采用沥青的还原技术,使乳化沥青在到达目标注浆区域时基本完成还原,通过间接的方法实现原沥青注浆,以达到良好的注浆堵水效果。
乳化沥青是一种将原沥青乳化(加入乳化剂后经高速旋转产生)后用于冬季道路施工的材料,它可以简化原沥青加热保温等工艺,通过机械碾压和自然光合作用使其还原为原沥青,乳化沥青是目前市场可以方便采购到的一种材料,且由于加工工艺较简便,售价也不高。将乳化沥青作为注浆的主要材料,来部分代替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是由于乳化沥青具有良好的可注性,可直接利用双液注浆泵将乳化沥青与破乳剂(碱)一起注入目标区域,在控制时间内使乳化沥青还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具有良好的抗渗及堵水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乳化沥青注浆工艺过程的流程图。
图2是乳化沥青注浆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和图2,一种乳化沥青注浆工艺,所述注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目标区域6打注浆孔;
(2)通过双液注浆泵1,将乳化沥青3和破乳剂4通过注浆孔注入目标区域6,所述双液注浆泵1的注浆压力应控制1.2~1.5倍地层水压,所述乳化沥青3和破乳剂4的质量比为1:(0.6~1.2),所述破乳剂4为纯碱溶液;
(3)在破乳完成后,即乳化沥青3还原成沥青7后,进行水泥浆5复注:通过注浆泵2将水泥浆5通过注浆孔注入目标区域6,复注的注浆压力应控制在1.5~2.0倍地层水压,且应保持终压30分钟以上。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破乳时间为5~15分钟。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水泥浆复注与双液注浆泵注浆的时间间隔可为5分钟~8个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75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墙外保温的防火材料
- 下一篇:一种用于液体降温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