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座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8034.3 | 申请日: | 2013-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7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方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傲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90 | 分类号: | B60N2/90;B60R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置 光收发一体化模块 光数据 电路 基带芯片 射频芯片 智能座椅 网桥 座椅 交换 光功率控制电路 流水线生产 二极管 可见光 电路提供 电源接入 技术实现 同一设备 信息内容 行动障碍 硬件框架 后座 光探测 中间件 传感器 安置 整合 复原 电源 遥控 虚拟 驾驶 办公 应用 网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座椅系统,包括座椅;光收发一体化模块,或整合有光收发一体化模块的分置电路;传感器;电源。没有安置分置电路的座椅为瘦客机的载体,为信息内容显示、电源接入,安置分置电路提供相应的硬件框架结构;光收发一体化模块,和/或分置电路的中间件为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光探测二极管;和/或光功率控制电路/射频芯片‑基带芯片,通过A/D采样数据复原,相互无线‑光数据交换;或通过网桥技术实现同一设备内MAC帧数据,实现LI‑FI可见光网络:相互无线‑光数据交换;和/或通过软件虚拟的网桥技术相连,实现无线‑光数据交换。应用:后座驾驶、车载办公、行动障碍辅助乘坐、流水线生产、遥控行使、来访路线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座椅系统。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先专利《一种基于分置式电路设计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353012.3,201210474371.4),旨在提供一种可在现有硬件条件下,应用于各种个人电子用品的电路中,以适应彼此不兼容替换的电路,基于分置式电路设计方法。这种技术应用要点在于无线通讯技术与权限使用认证管理,通用替换模块硬件电路,满足使用的需求。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分类号TN929,编号102990608130,UDC注1:621.396)<<基于LED交通灯的无线光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一章绪论1.2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难点,引用第5页,香港大学G Pang 等人在1999年首次提出了利用LED交通指示灯为车辆传输语音广播信号,分析了可见光通信的可行性[20] 。通过建立模型,在电流上进行OOK调制并加到LED光源上,实现了低速的无线LED可见光通信。但该研究是在较为理想的信道和接收状况下提出的,并且传输质量不高、系统通信距离也比较近,具体应用还不现实。日本KEIO 大学Kitano教授等人在2003 年提出了LED 公路照明通信系统[21] ,在LED公路照明通信系统中分析了在不同的接收方向角和视场角下信嗓比的好坏,以及在一定误码率下信嗓比和接收数据率的关系,认为LED可见光公路照明通信系统优于红外公路交通通信系统。之后又提出了LED交通灯、汽车前后LED 灯之间构成的交通灯至汽车和汽车前灯至汽车尾灯这两类可见光通信方式。在2006年,Wook教授和Komine等人对交通灯至汽车的LED可见光通信系统进行了分析后[22],认为采用二维图像传感器的接收机性能优于采用雪崩光敏二极管的接收机。调制方式方面,在对红外调制研究的基础上,Zahedi Edmond 教授等人提出了使用ook 和PPM 等基本数字调制方式来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容量和光波利用率的理论[23-25] 。
上述资料的引证,仅从可见光与无线技术交换的发展,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一种智能座椅系统,包括座椅;光收发一体化模块,或整合有光收发一体化模块的分置电路;传感器;电源;
没有安置分置电路的座椅为瘦客机的载体,为信息内容显示、电源接入,安置分置电路提供相应的硬件框架结构;
分置电路与座椅内部结构:安置分置电路的上下吻合面的导槽;和/或分置电路与内部结构同一吻合面的导槽,为凸槽和/或凹槽,分置电路有与之对应的凹槽和/或凸槽,由分置电路的插入,使分置电路与座椅合为一体;
和/或分置电路与座椅外部结构:分置电路与外部结构同一吻合面的导槽,为凸槽和/或凹槽,分置电路有与之对应的凹槽和/或凸槽吻合固定,或通过分置电路感应识别智能座椅系统, 相互授权使用;
分置电路为智能座椅系统使用者使用环境的变化,予以信息的管理,或发送相应服务信息要求,实现智能座椅系统传感器的网络连接,和/或适用智能座椅系统传感器服务管理;
分置电路具有节约智能座椅系统使用成本、方便扩展升级硬件体验,尊重使用者使用软件习惯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傲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傲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8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