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的功能特异性分子标记及其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9214.3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2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万建民;雷财林;马建;马小定;程治军;王久林;张欣;郭秀平;王洁;赵志超;吴赴清;林启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39 | 代理人: | 刘江良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瘟病 抗性 基因 pi63 功能 特异性 分子 标记 及其 方法 应用 | ||
1.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的功能特异性分子标记YRT3或YRT4,其特征在于:分子标记YRT3是通过正向引物如SEQ ID NO. 1所示序列和反向引物如SEQ ID NO. 2所示序列从水稻总DNA中扩增出来的核苷酸序列,并经特异性酶切后再电泳检测到的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呈特异性带型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YRT4是通过正向引物如SEQ ID NO. 3所示序列和反向引物如SEQ ID NO. 4所示序列从水稻总DNA中扩增出来的核苷酸序列,经直接电泳检测到的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呈特异性带型的分子标记;
其中,所述的水稻为水稻品种为羊毛谷(YM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的功能性分子标记YRT3或YRT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的DNA序列如SEQ ID NO. 5所示,所述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7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的功能性分子标记YRT3或YRT4,其特征在于:通过引物对SEQ ID NO. 1和SEQ ID NO. 2从水稻总DNA中扩增出来的PCR产物大小为1449 bp,并经特异性酶AseI酶切后成为2个片段,大小为908 bp和541bp;通过引物对SEQ ID NO. 3和SEQ ID NO.4从水稻总DNA中扩增出来的PCR产物大小为421 bp。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的功能性分子标记YRT3或YRT4鉴别或筛选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的水稻品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待测水稻植株或品种的总DNA为模板,采用如SEQ ID NO.1和 2所示序列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如果得到的扩增产物大小为1449 bp,并经特异性酶AseI酶切后成为2个片段,大小为908 bp和541bp,则待测水稻植株或品种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或
以待测水稻植株或品种的总DNA为模板,采用如SEQ ID NO.3和 4所示序列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如果得到的扩增产物大小为421 bp,则待测水稻植株或品种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SEQ ID NO.1和 2所示序列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所述的PCR扩增,其中扩增产物A的PCR反应体系如下:2× PCR Buffer for KOD FX 10 μl, dNTPs (2 mM each) 4 μl,引物 (1 0pmol, F+R) 1 μl, KOD FX酶(1 U/μl, TOYOBO)0.4 μl,DNA模板(100 ng/μl)2 μl,加ddH2O至20 μl,扩增反应条件:94℃ 2 min;98℃ 10 s → 59℃ 1.5 min → 68℃ 5 min,35个循环; 68℃ 5 min,10℃保存;采用如SEQ ID NO.3和 4所示序列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 PCR反应体系如下:2 × PCR Buffer for KOD FX 10 μl,2mM dNTPs 4 μl,10pmol引物1 μl,1U/μl KOD FX酶0.4 μl,100ng/μl DNA模板2 μl,加ddH2O至20 μl,扩增反应条件:94℃ 2 min;98℃ 10 s → 59℃ 40 s → 68℃ 5 min,35个循环;68℃ 5 min,10℃保存。
6.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的功能性分子标记YRT3或YRT4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的功能性分子标记YRT3或YRT4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聚合育种以及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92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镁合金异形管材的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天然桂花香茶籽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