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水抗渗、防霉的隧道防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71960.6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1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严玉;郑家青;戴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龙核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8/06;C04B14/18;C04B14/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水 防霉 隧道 防火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火材料,特别是一种具有耐水抗渗、防霉性能且能够为隧道或者混凝土结构提供防火保护的防火涂料。
背景技术
隧道的防火工程,不能仅仅局限于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同样适合于地下人行道、地铁站、地下停车场等设施,事实上涵盖了所有地下混凝土结构建筑。一般隧道火灾的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此时混凝土及钢筋早已失去了强度,从而引发次生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隧道防火涂料因此得以开发,并在实际工程中广泛使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开展,工程大量开发建设,对隧道防火涂料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结起来对隧道防火涂料性能要求主要集中一下几点:第一,良好的耐火性能;第二,粘结性能高,便于喷涂,施工方便;第三,较好的耐水抗渗性能;第四,不产生有毒烟雾、环保性能好;第五,加工工艺简便,成本低;第六,使用寿命长,同时便于更换涂层;第七,要有其他辅助性能,如:装饰性能、吸声、防霉等性能。但实际考察发现,国内市场上的隧道防火涂料往往是只满足关键性能的指标,如防火性能、粘结性能,对涂料使用有较大影响的绿色环保性能,抗渗防水性能、防霉性能等往往没有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抗渗防水、防霉型性能优良的隧道防火涂料及其加工工艺,该防火涂料具有耐水、抗渗、耐火、防霉性能高,且具有无毒无害、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其加工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可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一种新型的抗渗耐水、防霉的隧道防火涂料,包括粉料和水,其中所述粉料与水比例为1:0.75-1:0.85,按重量比例计。
上述一种新型的抗渗耐水、防霉的隧道防火涂料,其中,所述粉料包括以下成分组成,按重量份数计:
上述一种新型的抗渗耐水、防霉的隧道防火涂料,其中所述防火填料为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空心玻璃微珠、海泡石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膨胀珍珠岩、空心玻璃微珠中的一种或两种。
上述一种新型的抗渗耐水、防霉的隧道防火涂料,其中所述阻燃剂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季戊四醇、聚磷酸铵、三聚氰胺、N-P复合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N-P复合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一种新型的抗渗耐水、防霉的隧道防火涂料,其中,所述主粘合剂为硅酸盐水泥、高铝水泥中的一种或两种。
上述一种新型的抗渗耐水、防霉的隧道防火涂料,其中,所述辅助粘合剂为聚乙烯醇。
上述一种新型的抗渗耐水、防霉的隧道防火涂料,其中,所述主粘合剂与辅助粘合剂所成比例为36:3-36:5。
上述一种新型的抗渗耐水、防霉的隧道防火涂料,其中,所述增强纤维为水溶性玻璃纤维,长度为4-6mm。
上述一种新型的抗渗耐水、防霉的隧道防火涂料,其中,其制备方法如下:
A.称重
将所需要的材料按重量份数或重量比例,计量准确,备用;
B.制备粉料
将主粘合剂、辅助粘合剂和增强纤维加入无重力搅拌机中,打开飞刀,以避免出现粘合,防止搅拌不均,搅拌时间为3分钟,关闭飞刀,再加入阻燃剂和其他助剂,继续搅拌,搅拌时间为3分钟,加入防火填料,继续搅拌,搅拌时间为2分钟,计量打包出料;
C.制备隧道防火涂料
取粉料混合体掺入清水,经搅拌均匀,呈稠厚浆状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1、使用防火隔热材料具有不燃、质轻、导热系数小的优点,在隧道防火涂料中起到隔热,降低密度的作用;
2、由于隧道一般为半密闭空间,含卤阻燃剂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释放有毒气体,增加了烟气毒性,本发明优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N-P复合阻燃剂为阻燃剂,既起到吸热阻燃作用,同时还起到抑制烟气的作用。
3、区别与普通高分子类粘合剂,水溶性聚乙烯醇具有更好的粘结性能,可使得隧道防火涂料的粘结效果大大改善。
4、由于添加了其他助剂,使得产品的防霉性、防水抗渗等性能大大提高,使得产品的使用效果大大提高。
5、添加有增强纤维,大大提高隧道防火涂料的抗裂性能,大大增加了产品韧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龙核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海龙核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19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