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2105.7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1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莫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涂三民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体,尤其是一种离心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一些蒸汽拖把、地毯清洗吸尘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蒸汽拖把、地毯清洗吸尘器需要使用水泵将水从水箱中经过管路转移到出水端。目前随着高档小家电产品的迅速发展,对其中的元器件水泵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求水泵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效率并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扬程的离心泵装置。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离心泵装置,在电动机的外壳上固定有后盖,在后盖上开设有电机轴孔,在电机轴孔内安装有电动机的输出轴,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叶轮,在后盖的右端固定有中盖,在中盖上设有出水嘴,在中盖的右端固定有前盖,在中盖与前盖之间形成螺旋形的流道,在前盖上固定有进水嘴,所述叶轮位于前盖与中盖之间,在叶轮与前盖之间具有空腔体,所述空腔体从右向左呈内径逐渐增大设置,且叶轮正对部分的前盖为锥形。
在电动机与后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在后盖与中盖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块。
在出水嘴上设有防尘帽。
本发明的工作效率高,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增大了扬程,而且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防渗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离心泵装置,在电动机2的外壳上固定有后盖3,在后盖3上开设有电机轴孔,在电机轴孔内安装有电动机2的输出轴,在电动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叶轮9,在后盖3的右端固定有中盖8,在中盖8上设有出水嘴5,在中盖8的右端固定有前盖10,在中盖8与前盖10之间形成螺旋形的流道,在前盖10上固定有进水嘴11,所述叶轮9位于前盖10与中盖8之间,在叶轮9与前盖10之间具有空腔体1,所述空腔体1从右向左呈内径逐渐增大设置,且叶轮9正对部分的前盖10为锥形。
在电动机2与后盖3之间设有密封圈6,密封圈6最好为硅橡胶材质。
在后盖3与中盖8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块7。
在出水嘴5上设有防尘帽4。
电动机2上依次固定有后盖3、中盖8与前盖10,所述电动机2的输出轴上在中盖8和前盖10之间位置设置有叶轮9,所述前盖10上设置有进水嘴11,所述前盖10和叶轮9之间设置有空腔体1,空腔体1从右向左呈内径逐渐增大设置,所述前盖10通过卡扣机构与中盖8相互连接,所述中盖8与电动机2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块7,密封圈6通过第二螺钉设置在弹性密封块7上,所述后盖3与电动机2通过密封圈6密封配合连接,所述后盖3也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设置在电动机2的外壳上,在中盖8上设有出水嘴5,在出水嘴5上设置有防尘帽4,所述叶轮9通过第一螺钉与电动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最好在所述的前盖10、中盖8和后盖3上均设置有防水涂层。
本发明中,叶轮9正对部分的前盖10为锥形,流道设计为逐渐扩大的螺旋形,可增加效率,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增大扬程。防尘帽4的内侧结构可紧密地插接在出水嘴5上,保护泵内环境不被污染;通过使用手捏柄可轻松取下防尘帽4。叶轮9与直流电动机2的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拆卸维修。叶轮9的设计平衡性好,另外可进一步增加扬程。整个离心泵的泵体通过超声波焊接,牢固性好。在与电动机2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6和油封,起到了良好的防渗漏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威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21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