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牡蛎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72498.1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1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 |
地址: | 21513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蛎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牡蛎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种类繁多,据说全球有100多种,我国已报道的有20多种。人工养殖主要是以下4种:即近江牡蛎、褶牡蛎、密鳞牡蛎和长牡蛎。现将长牡蛎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长牡蛎也称真牡蛎、日本真牡蛎,太平洋牡蛎自然分布于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内湾性贝类。它附着在退潮时露空的岩石或建筑物上。我国自1979年引进养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蛎养殖方法,具有体质健壮、个体大、附苗均匀、生长快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牡蛎养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场地选择: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为1.3米以上,日平均换水率应达50%左右.前期透明度应控制在40~50厘米,中后期控制在50~60厘米;
(2)场地整理: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用推土机等工具将播放牡蛎苗种处的池底整平压实,呈微凸状,略高于周围底面,可防蛎苗下沉被淤泥埋没致死;
(3)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4)播苗:在保证正常对虾放养密度前提下,牡蛎苗种的播养量以每667平方米3万粒左右为宜,播苗时间应选择在4月初,苗种子选手规格以壳长2厘米以上为好,播苗应力均匀,并避开环沟低洼处和投饵区,播苗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4~1/。
本发明的一种牡蛎养殖方法,具有体质健壮、个体大、附苗均匀、生长快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牡蛎养殖方法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一种牡蛎养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场地选择:底质以泥或泥砂质为宜,水深为1.3米以上,日平均换水率应达50%左右.前期透明度应控制在40~50厘米,中后期控制在50~60厘米;
(2)场地整理: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淤,用推土机等工具将播放牡蛎苗种处的池底整平压实,呈微凸状,略高于周围底面,可防蛎苗下沉被淤泥埋没致死;
(3)播苗季节: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生产上最迟可在5月中旬播苗;
(4)播苗:在保证正常对虾放养密度前提下,牡蛎苗种的播养量以每667平方米3万粒左右为宜,播苗时间应选择在4月初,苗种子选手规格以壳长2厘米以上为好,播苗应力均匀,并避开环沟低洼处和投饵区,播苗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未经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24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醚链的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装煤机的铲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