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插头和插座的电插接连接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2616.9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P.茨威格勒;W.弗莱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2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宣力伟;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插头 插座 插接 连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插头(18)和插座(20)的电插接连接部(16),其中所述插座(20)具有两个相互对置的接触区(24a、24b),所述接触区分别构造在弹簧臂(22a、22b)上,其中所述弹簧臂(22a、22b)实现了,在插入插头(18)时存在于所述接触区(24a、24b)之间的插入间隙弹性地横向于插接轴线(32)扩开。按本发明所述插头(18)的插接轴线(32)关于弹簧臂(22a、22b)的纵轴线(23)具有非零的角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插接连接部以及插座和电致动器。
背景技术
由市场公开了电插接连接部,所述电插接连接部根据插头和插座的原理构造,其中插座具有两个或多个接触元件,在所述接触元件之间能够插入例如构造成扁平销的插头以形成电连接。这种电插接连接部制造用于多种可能的应用情况并且借助相应的终端设备进行安装。
这种电插接连接部例如由专利公开文献DE 103 51 504 A1中的电磁压力阀公开。
发明内容
基于本发明的问题通过一种电插接连接部以及一种插座和电致动器得到解决。所述电插接连接部具有插头和插座的电插接连接部,其中所述插座具有两个相互对置的接触区,所述接触区分别构造在弹簧臂上,其中所述弹簧臂实现了,在插入插头时存在于所述接触区之间的插入间隙弹性地横向于插接轴线扩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臂分别构造成U形,其中所述接触区分别构造在U形的弹簧臂的基体上,并且其中一个U形的弹簧臂的支臂的至少一个端部段与另外的U形的弹簧臂的支臂的相应相邻的端部段连接,其中所述插头的插接轴线关于所述弹簧臂的与所述支臂平行的纵轴线具有非零的角度。所述插座安装上述限定方式构造,而上述电致动器则具有按照上述方式限定的电插接连接部。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下文中得到说明。对于本发明来说重要的特征还在于下面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其中所述特征不仅能够单独地而且也能以不同组合对本发明起到重要作用,而在此不会再详细指明。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即以所谓的叉形触头构成的电插接连接尤其能够构造得很小。在此,电插接连接部的多个实施方式都是可能的,由此产生了相应的结构上的多样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插头和插座的电插接连接部,其中所述插座具有两个相互对置的接触区,所述接触区分别构造在弹簧臂上,并且其中所述弹簧臂实现了,在插入插头时存在于接触区之间的插入间隙弹性地横向于插接轴线扩开。按本发明,所述插头的插接轴线关于弹簧臂的纵轴线具有非零的角度。由此,所述插头和插座在插接过程中没有沿着相应的纵轴线相对运动并且而后进行电连接,而是所谓地以“倾斜的”的角度实现。如此形成的电插接连接部的结构空间相应较小。所述插座尤其能够非常靠近地放置在其配属的构件上并且仅极少地伸出。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插头的插接轴线与弹簧臂的纵轴线之间的角度为90度。由此,对于电插接连接部来说所需的结构空间变得特别小。
尤其能够按本发明规定,至少所述插座的接触区沿着插接轴线方向具有最大的延伸。由此,在插接过程中最大要施加的力相对较小,从而能够防止弹簧臂沿着插接方向弯曲。为此,弹簧臂在结构上以特别的方式进行构造,如下面还要进一步解释的那样。由此,在仅扁平构造的所谓的叉形触头方面产生了优点。
在电插接连接部的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接触区构造在相应的弹簧臂的弯角的区段上。优选该弯角的区段的长度大于弹簧臂的(材料)厚度。通过所述弯角使得插座的接触区沿着插接轴线方向具有其最大的延伸,由此在插头插入时在可靠接触的同时产生了相对较小的力。
在第一变型方案中,所述弯角的(abgewinkelt)区段朝插接轴线的第一方向弯角,所述第一方向面对插头。由此,所述弹簧臂能够特别靠近地布置在构件上。至少在插入期间对弹簧臂施加扭转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26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