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磷脂加工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72926.0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1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尚庆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尚庆光 |
主分类号: | C11B13/00 | 分类号: | C11B13/00;C11B3/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6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磷脂 加工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磷脂加工技术,属于保健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磷脂是一类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极性物质,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是人、动物和植物组织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天然的磷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加工特性,磷脂不仅是人、动物和植物组织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脂肪的吸收、转运,对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豆磷脂是从生产大豆油的油脚中提取出来的产物,在大豆中的含量为1.2%至3.2%;它是由甘油、脂肪酸、胆碱或胆胺所组成的酯,能溶于油脂及非极性溶剂中;大豆磷脂外观为浅黄色至浅棕色粉末或半透明粘稠状液态物质,稍带大豆腥味,部分溶于水,溶于苯、氯仿、乙醚、石油醚,难溶于丙酮和醋酸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磷脂加工技术,以便更好地制备出大豆磷脂,供给人们保健食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豆磷脂加工技术,包括以下过程:
(1)预热:机榨毛油经过滤除去杂质后,预热升温至80摄氏度;
(2)加水水化:根据油中磷脂的含量,以及在加热过程中所形成的磷脂胶粒的变化情况确定加水量,一般加水量为磷脂含量的3.5倍左右;加进的水位沸水,也有使用浓度约在0.7%左右的热食盐水溶液;加水速度已磷脂吸水速度而定,磷脂吸水快则加水要快;磷脂吸水慢,则加水也要慢;刚开始加水时,搅拌速度要快,一般掌握在80至100转每分钟之间,待20至30分钟后,磷脂有大片的絮状颗粒生成,即将搅拌速度放慢,在继续搅拌20到30分钟,即可静置沉淀;沉淀后的上层清油经脱水后,即为精炼油,下层油脚则需经浓缩后才能制得成品磷脂;
(3)浓缩:将水化后的磷脂油脚,经真空吸入浓缩缸中,同时升温并进行搅拌;在保温80摄氏度左右的情况下,真空脱除磷脂中的水分;待搅动流体磷脂略有丝光产生时,即表明水分已符合要求,此时水分含量大约在5%左右,浓缩后的磷脂是棕色半固体,即可用于食品、医药和工业上;
(4)磷脂的脱色:当需要制取高质量的磷脂时,经浓缩的磷脂,还需要进行脱色处理;脱色处理的方法:在浓缩缸内,加入浓缩磷脂量2%至2.5%,浓度为30%左右的双氧水,在50摄氏度的条件下,停止真空密封脱色1小时;然后开动真空泵,升温到70摄氏度左右,进行脱水,直到分水缸中没有水滴为止脱色后的磷脂颜色为浅棕色。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技术能够生产制备出质量较好的大豆磷脂,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需要,有利于人们的生活需求和食用需要,且方法简单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
一种大豆磷脂加工技术,包括以下过程:
(1)预热:机榨毛油经过滤除去杂质后,预热升温至80摄氏度;
(2)加水水化:根据油中磷脂的含量,以及在加热过程中所形成的磷脂胶粒的变化情况确定加水量,一般加水量为磷脂含量的3.5倍左右;加进的水位沸水,也有使用浓度约在0.7%左右的热食盐水溶液;加水速度已磷脂吸水速度而定,磷脂吸水快则加水要快;磷脂吸水慢,则加水也要慢;刚开始加水时,搅拌速度要快,一般掌握在80至100转每分钟之间,待20至30分钟后,磷脂有大片的絮状颗粒生成,即将搅拌速度放慢,在继续搅拌20到30分钟,即可静置沉淀;沉淀后的上层清油经脱水后,即为精炼油,下层油脚则需经浓缩后才能制得成品磷脂;
(3)浓缩:将水化后的磷脂油脚,经真空吸入浓缩缸中,同时升温并进行搅拌;在保温80摄氏度左右的情况下,真空脱除磷脂中的水分;待搅动流体磷脂略有丝光产生时,即表明水分已符合要求;此时水分含量大约在5%左右,浓缩后的磷脂是棕色半固体,即可用于食品、医药和工业上;
(4)磷脂的脱色:当需要制取高质量的磷脂时,经浓缩的磷脂,还需要进行脱色处理;脱色处理的方法:在浓缩缸内,加入浓缩磷脂量2%至2.5%,浓度为30%左右的双氧水,在50摄氏度的条件下,停止真空密封脱色1小时;然后开动真空泵,升温到70摄氏度左右,进行脱水,直到分水缸中没有水滴为止脱色后的磷脂颜色为浅棕色。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尚庆光;,未经尚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2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百合花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从龙脑樟粗提天然冰片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