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粱红糯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3479.0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4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汪宝增;吕子同;汪罗军;赵嵩松;何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宝增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粱 糯稻 新品种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粱红糯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禾本科中水稻种,高粱为禾本科中高粱种,它们之间属于同科不同种。水稻是禾本科中的低碳植物,高粱属于禾本科中高碳植物。水稻是水田作物,既不耐高温,又不耐低温;高粱是旱地作物,既耐40~50℃的高温,又能抗寒耐13℃的低温。水稻是有光呼吸,有机物积累不高;高粱是无光呼吸,有机物积累高。水稻在土壤中扎根浅,茎秆细,抗倒伏能力弱;而高粱在土壤中扎根深,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从开花时间看,两者也有差别。水稻开花时间一般从上午8时至下午2时,不能抵御高低温的危害;而高粱的开花时间一般从上午5时至上午10时,且能随温度高低进行自我调节,即温度高于30℃时,早上5时就开花,温度在15℃时,上午10时才开花。水稻和高粱开花受精率有高低之别:水稻雄花的花粉给雌花的受精率为90%,高粱雄花的花粉给雌花的受精率为100%。水稻的大米属于寒性食品,而高粱米是温性食品。由此可见,水稻和高粱的性质截然相反,若将水稻与高粱杂交成功,即能互相调和,不仅能够调和各自的性状,而且能够改善米质,提高食用价值。
然而,由于水稻和高粱杂交属于植物远缘有性杂交,难度极大,不易成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高粱红糯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高粱红糯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精确选择高粱品种环雕糯为父本,水稻品种黑籼糯为母本,穿播种植,进行科间远缘杂交,获得F1代,再种植成F2代;
2)从F2代中筛选株高为80~100cm的植株种植成F3代,再从F3代中筛选株高为90~100cm的植株种植成F4代;
3)从F4代中筛选株高为90~100cm的植株种植成F5代,F5代继续传代种植、筛选,直至得到株高稳定在90~100cm,结实率高于85%以上,千粒重为25~28g,护颖带有高粱形状,去皮米粒种皮为红色的糯性植株,即获得高粱红糯稻新品种。
所述的一种高粱红糯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通过高粱和水稻花期观测,确定两者授粉时间,并确定两者各自的播种期,使两者花期吻合,同时剪去母本1/3的颖壳,使高粱花粉粒自然飘落在水稻花蕊柱头上进行自然授粉。
本发明将高粱品种环雕糯与水稻品种黑籼糯进行远缘杂交和连续多代选育种,得到新品种高粱红糯稻,据有关测定,该高粱红糯稻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钙、镁、铁、锌和硒,其中钙、镁、铁和锌的含量比普通大米含量高14倍以上,硒的含量比普通大米含量高2倍以上,产量比其它红糯稻增产20-30%,亩产可达到600公斤左右。
本发明能够培育出高粱红糯稻新品种的关键点在于:
1、正确选择高粱品种:选择的高粱必须遗传因子稳定,形态特征好,花粉粒较小的品种与水稻进行有性杂交,这样才能保证育成的高粱红糯稻品种优、产量高。本发明选择富阳本地高粱环雕糯,其花粉粒比现有的高粱花粉粒更细,其形态特征较好,具有稳定的遗传因子,此品种已在富阳地区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
2、正确选择水稻品种:选择的水稻品种必须遗传因子稳定,形态特征好,胚珠较大。本发明选择的水稻黑籼糯雌蕊柱头外露且胚珠较大,其现已种植数代,形态特征保持一致,具有稳定的遗传因子。
3、采用自然授粉:通过对水稻和高粱各自开花和传粉时间的推算确定各自的播种时间,使其花期吻合,以水稻为母本,剪去1/3的颖壳,使高粱成熟的花粉自然飘落在水稻雌蕊柱头上,进行自然授精。高粱花粉在不断地飘落情况下与水稻之间悄然完成传粉和受精过程,以此解决了人工授粉时机不准以及授粉频率有限,不能保证受精和受精质量和育种不成功的难题。另外,事实证明,采用本发明的自然授粉比人工授粉的成功率高出上百倍。这样就增加了母体的受精机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高粱红糯稻选育方法
1)第1年,精确选择高粱品种环雕糯为父本,水稻品种黑籼糯为母本,穿播种植,进行科间杂交,得到F1代,F1代继续种植,得到F2代。
2)第2年,从F2代中筛选株高为80~100cm的植株继续种植,得到F3代。
3)第3年,从F3代中筛选株高为90~100cm的植株继续进行种植,得到F4代。
4)第4年,从F4代中筛选株高为90~100cm的植株继续进行种植,得到F5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宝增,未经汪宝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34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设备、透镜模块及摄像单元
- 下一篇:不粘胶料的搅拌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