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电致应变的铌锌酸铅-锆钛酸铅基压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4852.4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3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云;卫琳琳;金成超;姚其荣;韩海龙;王鹏;李岩;林方婷;石旺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93 | 分类号: | C04B35/493;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电致 应变 铌锌酸铅 锆钛酸铅基 压电 陶瓷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陶瓷领域,涉及一种新型高电致应变压电陶瓷材料,具体为一种具有大的应变系数的铌锌酸铅-锆钛酸铅基压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固态驱动器等应用要求材料在较小电场下能够有较大的应变输出,从而在激励电压下实现控制与定位,长期以来,驱动器所有材料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直是以PZT为基的多元系含铅压电陶瓷材料,因此,多年来国内外的陶瓷研究工作者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PZT陶瓷材料的研究上,以锆钛酸铅为基础,用多种元素改进的三元系、四元系压电陶瓷也都应运而生。
Pb(Zn1/3Nb2/3)O3(PZN)具有140℃高居里点和良好的介电、压电特性,将其和PZT进行复合形成的三元系压电陶瓷具有极为优异的压电性能,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因此选择以Pb(Zn1/3Nb2/3)ZrTiO3为基础配方组成的材料进行研究,有望得到较理想的材料。
在压电驱动器的应用中,往往要求材料在较小电场下能够有较大的应变输出,所以本文在前期对铌锌酸铅-锆钛酸铅体系研究基础上,通过组分结构与设计,制备了一种具有高电致应变的材料,室温下,在3kv/mm的电场下可获得~0.24%的场致应变,等效压电系数高达767pm/V,适用于位移控制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具有高电致应变的铌锌酸铅-锆钛酸铅基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大的场致应变的铌锌酸铅-锆钛酸铅基压电陶瓷,所述的铌锌酸铅-锆钛酸铅基含铅体系的组成成分为(xPb(Al0.5Nb0.5)O3-(1-x)Pb(Zn1/3Nb2/3)O3-0.8Pb(Zr0.52Ti0.48)O3),其中0≤x<0.20。
上述铌锌酸铅-锆钛酸铅基压电陶瓷的制备方法,采用三步烧结法,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1)关于铌酸铝(AlNbO4)的制备:按照摩尔比1:1称取Nb2O5和Al2O3,并充分混合球磨均匀,烘干后在1100℃~1200℃煅烧2~3小时,将煅烧的产物AlNbO4研磨作为原料备用;
(2)关于铌酸锌(ZnNb2O6)的制备:按照摩尔比1:1称取ZnO和Nb2O5,并混合球磨,烘干后在1100℃~1200℃煅烧2~3小时,将煅烧的产物ZnNb2O6研磨作为原料备用;
(3)按化学计量比称取原料ZrO2,TiO2,AlNbO4和ZnNb2O6,并按5%~10%的过量比称取PbO,将原料混合球磨,球磨完以后烘干,将烘干后的粉料放入研钵中研磨使其混合均匀;
(4)烘干原料压成片状,放入马弗炉中,在1000℃~1100℃空气中预烧2~3小时,研磨得到固溶体原料;
(5)再次使用无水乙醇为介质湿磨,烘干后得到磨细的原料;
(6)将原料干压成型;
(7)成型片1200℃~1300℃空气中烧结2~3小时,得到致密的铌锌酸铅-锆钛酸铅基压电陶瓷材料。
将烧结后的陶瓷片用磨片机磨至1mm左右,用丝网印刷法在上下表面刷上银浆,在650℃空气中烧银,对烧制电极的陶瓷片测试其XRD、电滞回线和场致应变。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这是一种新型多元压电陶瓷材料,与铌锌酸铅-锆钛酸铅体系相比,具有高电致应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5制备的高电致应变的铌锌酸铅-锆钛酸铅基压电材料的XRD图(20~70°)。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高电致应变的铌锌酸铅-锆钛酸铅基压电材料室温下的电滞回线和场致应变。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高电致应变的铌锌酸铅-锆钛酸铅基压电材料室温下的电滞回线和场致应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4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