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皮螺纹髓芯骨肿瘤活检穿刺针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74855.8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4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郝勇;张瑗;张峡;程兴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骨肿瘤 活检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皮螺纹髓芯骨肿瘤活检穿刺针。
背景技述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术前获取病检材料的唯一途径是活检,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取较多的标本,这样对提高活检诊断正确率十分重要。目前骨肿瘤穿刺针主要有意大利GALLINI公司的Biomid Trocar穿刺针,德国Ackeman针等,这类针多为经皮套管针,采用岩芯穿刺活检或负压吸取。类似的还有美国Cook公司、德国Angiomed公司的弹抢式活检针等。目前骨穿刺活检最大的问题是取得的标本组织太少、片面,无法诊断,甚至误诊,造成活检组织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活检穿刺针的组织切取结构为凹槽型,凹槽太小;或倒钩形,不能钩出足够多的病理组织;或者为岩芯穿刺,常常不能完整取出。
要穿刺获得更多的病理组织,可以采用较粗的穿刺针获取更多的组织,也可以在最佳穿刺层面多点穿刺。但这些方法对组织损伤比较大,取材次数的增多还可能引起出血、感染,增加病人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螺纹髓芯骨肿瘤活检穿刺针,旨在解决现有的骨肿瘤活检穿刺针存在的提取活检组织太少,需要负压装置配套使用且取样过程对病变组织损伤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经皮螺纹髓芯骨肿瘤活检穿刺针包括七个组件:①螺纹活检取出器;②松质骨开路针;③扶持把手;④开口针;⑤推进杆;⑥第一套筒;⑦第二套筒。所述的松质骨开路针和开口针均为尖底针芯;所述的开口针深入到扶持把手中,两者组合形成穿刺针。
进一步,所述的螺纹活检取出器的远端2cm处设置有深螺纹,平底。
本发明的经皮螺纹髓芯骨肿瘤活检穿刺针配备有专门的开骨窗工具,可以轻松的将骨皮质和松质开窗,到达病变部位。解决了其它穿刺针不能或难以做骨内活检的难题,如果骨质开窗太大,可以使用该装置的推进杆经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将骨块回植上去,避免骨质缺损太大;到达病变组织后螺纹可以轻松的旋进并切割病变组织,旋入深度可以自由决定,取样结束直接取出即可,不需要负压等其它装置,病变组织收集方法简单,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并且可以同时获得不同深度的病理组织,对肿瘤的分析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螺纹活检取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松质骨开路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扶持把手(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口针(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推进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至图7展示出了本发明的经皮螺纹髓芯骨肿瘤活检穿刺针的部件结构,如图所示,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经皮螺纹髓芯骨肿瘤活检穿刺针包括七个组件:①螺纹活检取出器;②松质骨开路针;③扶持把手;④开口针;⑤推进杆;⑥第一套筒;⑦第二套筒。所述的松质骨开路针和开口针均为尖底针芯;所述的开口针深入到扶持把手中,两者组合形成穿刺针。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的螺纹活检取出器的远端2cm处设置有深螺纹,平底。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图3所示的扶持把手和图4所示的开口针先组合在一起形成穿刺针(针芯和外套筒),其末端为尖锐的斜面,突破皮肤和肌肉等软组织后直接抵达骨皮质或松质骨部位,如果因为骨皮质或松质骨太硬,该穿刺针不能突破,可以先用图2所示的松质骨开路针敲击敲破皮质,再用穿刺针进入骨内肿瘤组织。
经手感或透视下确定穿刺针到达肿瘤边缘或进入肿瘤组织内,立即取出针芯,置入图1所示的螺纹活检取出器,轻轻旋入,按照临床要求,手感或透视下确定图1所示的螺纹活检取出器进入肿瘤组织的深度,然后迅速取出螺纹活检取出器,用注射针头将嵌在螺纹中间的肿瘤组织剔下收集好保存。
如果皮质打孔处骨质缺损比较多,可以用图6所示的第一套筒或图7所示的第二套筒置在该部位,用图5所示的推进杆推入骨或替代骨材料到该部位,避免骨质缺损太多造成并发症,如病理骨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4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