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可测型蜗杆自锁式防松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75750.4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3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黄雄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天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B23Q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可测型 蜗杆 锁式防松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夹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工件夹持松动的压力可测型蜗杆自锁式防松夹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车床被广泛应用于加工各类零件,在加工零件时,涉及其夹紧定位问题。工件在加工时,通过夹具的夹持,使其能够适应于各种切削加工。但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机床的振动以及切削力的作用,导致夹具出现松动,进而因工件夹持力不够而造成工件的松动,降低了加工精度,严重时将会造成工件被甩出事故的发生。同时需保证夹具在夹紧工件时夹持力容易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夹具造成的夹持不可靠、夹持力不易控制、易松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可测型蜗杆自锁式防松夹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可测型蜗杆自锁式防松夹具,包括夹具座、螺杆、移动块、夹紧块,夹具座的上端压在移动块下端凹缘上,夹紧块下端压在移动块上端凹缘上,螺杆与移动块相啮合,还包括蜗轮、蜗杆、压力传感器,所述的蜗轮通过键装配于螺杆上,所述的蜗杆通过滚动轴承装配在夹具座,并与蜗轮相啮合,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夹紧块的夹紧面上。
所述的蜗杆的螺旋线升角小于其与蜗轮的啮合面的当量摩擦角。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利用蜗杆传动的自锁性来实现夹具的防松,防松可靠且结构紧凑。
(2)本发明采用蜗杆传动防松的同时,由于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大,能以较大的输入而产生极小的输出,因此有利于夹具的夹紧微调,从而使得定位精度更高。
(3)本发明在夹紧块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能在夹紧块快速移动的情况下,保证夹紧块对工件的压力在合适范围内,不至于损伤工件;同时把对于不同材质和尺寸的工件夹紧时的压力做成统计表格,方便日后操作时作为比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夹具座,2—螺杆,3—移动块,4—夹紧块,5—蜗轮,6—蜗杆,7—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压力可测型蜗杆自锁式防松夹具包括夹具座1、螺杆2、移动块3、夹紧块4,夹具座1的上端压在移动块3下端凹缘上,夹紧块4下端压在移动块3上端凹缘上,螺杆2与移动块3相啮合,还包括蜗轮5、蜗杆6、压力传感器7,所述的蜗轮5通过键装配于螺杆2上,所述的蜗杆6通过滚动轴承装配在夹具座1,并与蜗轮5相啮合,所述的压力传感器7设置在夹紧块4的夹紧面上。
所述的蜗杆6的螺旋线升角小于其与蜗轮5的啮合面的当量摩擦角。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压力可测型蜗杆自锁式防松夹具包括夹具座1、螺杆2、移动块3、夹紧块4,夹具座1的上端压在移动块3下端凹缘上,夹紧块4下端压在移动块3上端凹缘上,螺杆2与移动块3相啮合,还包括蜗轮5、蜗杆6、压力传感器7,所述的蜗轮5通过键装配于螺杆2上,所述的蜗杆6通过滚动轴承装配在夹具座1,并与蜗轮5相啮合,所述的压力传感器7设置在夹紧块4的夹紧面上。
所述的蜗杆6的螺旋线升角小于其与蜗轮5的啮合面的当量摩擦角。所述的蜗杆6为单头蜗杆,其断面齿廓为阿基米德螺旋线。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压力可测型蜗杆自锁式防松夹具包括夹具座1、螺杆2、移动块3、夹紧块4,夹具座1的上端压在移动块3下端凹缘上,夹紧块4下端压在移动块3上端凹缘上,螺杆2与移动块3相啮合,还包括蜗轮5、蜗杆6、压力传感器7,所述的蜗轮5通过键装配于螺杆2上,所述的蜗杆6通过滚动轴承装配在夹具座1,并与蜗轮5相啮合,所述的压力传感器7设置在夹紧块4的夹紧面上。
所述的蜗杆6的螺旋线升角小于其与蜗轮5的啮合面的当量摩擦角。所述的蜗杆6为双头蜗杆,其断面齿廓为凹圆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天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天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5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