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77839.4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8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房;梁延民;冷亮;张伟;宋峰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垦利三合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16 | 分类号: | C01B33/1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调控 孔容微粉 硅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胶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属于高新技术产品,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做分子筛载体、啤酒做吸附剂、医药做助流剂等行业,其制造技术要求高。国内目前制造的微粉硅胶性能较差,质量不稳定,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且价格较高,急需要有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微粉硅胶的制备工艺,以生产出该种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的制备方法,制造出高性能、低成本的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满足石油化工分子筛载体、啤酒吸附剂、医药助流剂等行业的要求。
其技术方案是由以下步骤制成:
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的硫酸溶液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8%的硅酸钠溶液为原料,其中,在硫酸溶液中加入助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与硫酸溶液的配比为0.5-1:100,在硅酸钠溶液加入助剂六甲基二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氧烷与硅酸钠溶液的配比为0.5-1:100;经合成反应造粒成凝胶粒,再将凝胶粒置入老化池中,添加老化剂老化,之后采用酸改性剂对凝胶粒进行酸处理,又经水洗、烘干、粉碎分级工艺制得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
上述的老化剂采用双丙烯酰胺或十二烯基丁二酸,与物料的配比为0.5-1:100。
上述的酸改性剂为丙烯酸、次亚磷酸或乙醛酸,所述酸改性剂与物料的配比为0.5-1: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硫酸溶液中添加了助剂磷酸二氢钾,使得硫酸溶液与硅酸钠溶液反应时得到的凝胶粒因SiO2凝聚使结构更加均匀,吸附值得到极大提高。
由于在硅酸钠溶液中添加了助剂六甲基二硅氧烷,使得硫酸溶液与硅酸钠溶液反应时得到的凝胶粒孔径分布更加单一,孔径范围在5-30nm内,硅胶孔容根据助剂添加量可控。
由于在老化处理中添加了老化剂双丙烯酰胺或十二烯基丁二酸,使得硅胶凝胶粒粒老化速度加快,孔径结构更加牢固。
由于在酸处理中添加酸改性剂丙烯酸、次亚磷酸或乙醛酸,使得硅胶的纯度比普通硅胶纯净,而且使硅胶的选择性好,工作适应范围广,适应温度在-40-350℃范围内,可以多次活化再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的硫酸溶液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8%的硅酸钠溶液为原料,其中,在硫酸溶液中加入助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与硫酸溶液的配比为0.5:100,在硅酸钠溶液加入助剂六甲基二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氧烷与硅酸钠溶液的配比为0.5:100;打入碱计量罐中,将二种溶液通过常规的造粒设备,在0.5MPa的压力下,于45-55℃温度下合成反应生成凝胶粒,凝胶粒打入老化池中,按0.5:100添加老化剂双丙烯酰胺,与物料的配比为0.5:100,在35-45℃的温度下进行老化,老化时间为3-6小时,之后将料打入水洗罐中,按0.5:100添加酸改性剂丙烯酸进行酸处理,酸改性剂与物料的配比为0.5:100,温度为35-45℃,酸处理时间为3-5小时,酸处理后放掉酸处理液,打入70-80℃的水进行水洗5遍,水洗后将凝胶粒放入烘干隧道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20-140℃,烘干时间为32-48小时,烘干后采用粉碎分级机将硅胶颗粒进行粉碎分级,根据需要控制硅胶粉碎粒度,从而得到平均孔径在5-30nm,铁含量(以Fe2O3%计)小于10ppm,重金属含量(以Pb计)小于8ppm的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产品。将制好的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产品经检测后,用纸板桶真空包装入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垦利三合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垦利三合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78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质原料的加氢甲烷化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及其源极驱动器与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