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锌湿法冶炼过程中铅银渣与铁矾渣分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9843.4 | 申请日: | 2013-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张昱琛;冶玉花;张鸿烈;金忠;冯伟;段宏志;邵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3/00;C22B11/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冶炼 过程 中铅银渣 铁矾渣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锌湿法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锌湿法冶炼过程中铅银渣与铁矾渣分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大部分锌湿法冶炼工序分为中性浸出、热酸浸出、预中和及黄钾铁矾除铁等,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程度会出现黄钾铁矾早熟及铁矾渣和铅银渣互混现象,导致铅银渣浮选提银困难,银回收率低下。针对这种现象,经过理论及生产实际研究,铁矾早熟主要发生在预中和工序,锌湿法冶炼预中和工序主要作用是加焙砂中和热酸浸出后液部分酸,为后续黄钾铁矾除铁工序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局部酸度较低,在系统过量铵根离子、钠离子和高铁溶液中,易形成铁矾,该部分铁矾进入热酸浸出系统不易分解,最后混入高浸渣(铅银渣),造成铅银渣和铁矾渣互混不易分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锌湿法冶炼过程中铅银渣与铁矾渣分离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锌湿法冶炼过程中铅银渣与铁矾渣分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预中和矿浆处理:通过液固分离将预中和液分为预中和底流液和预中和上清液,预中和上清液送湿法炼锌黄钾铁矾系统;
步骤(2)浆化:在步骤1中得到的预中和底流液中加入锌电解废液或水进行浆化,控制液固比为4-5:1,浆化时间为20 min-40min;
步骤(3)铁矾渣分解:将步骤2浆化得到的矿浆泵入铁矾渣分解槽,再次加锌电解废液或水至液固为8-10:1,进行升温,同时缓慢加入浓硫酸,控制反应温度为90℃~100℃,控制反应硫酸浓度为200 g/l~250g/l,控制反应时间为4 h~5h;
步骤(4)压滤:将步骤3得到的铁矾渣分解矿浆液进入压滤机压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返回湿法冶炼热酸浸出系统,所述滤渣为铅银渣,得到铅银渣中的铅含量在10%-15%,银含量在500 g/t -1000g/t。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取铁矾渣分解槽矿浆液利用物相分析检测渣中铁矾含量,当铁矾含量小于5%时,即反应结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铁矾渣分解槽为30 m3-40m3。
铁矾渣分解主要化学方程式为:
2MeFe3(S04)2(OH)6+6H2SO4=Me2SO4+3Fe2(S04)3+12H2O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高温高酸将浆化后的矿浆中的铁矾渣分解,压滤得到的铅银渣中的铅含量由原来的3%-5%提高至10%-15%,银含量由原来的150g/t-250 g/t提高至500g/t-1000 g/t,有效解决了锌湿法冶炼浸出两渣(铅银渣和铁矾渣)互混问题,使浸出两渣(铅银渣和铁矾渣)彻底分开,有利于铅及银的富集回收,为铅银渣回收铅及浮选提银创造了有利条件,该工艺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1)预中和矿浆处理:通过液固分离将预中和液分为预中和底流液和预中和上清液,预中和上清液送湿法炼锌黄钾铁矾系统;
(2)浆化:在步骤1中得到的预中和底流液中加入锌电解废液或水进行浆化,控制液固比为4:1,浆化时间为20 min;
(3)铁矾渣分解:将步骤2浆化得到的矿浆泵入30-40m3铁矾渣分解槽,再次加锌电解废液或水至液固为8:1,进行升温,同时缓慢加入浓硫酸,控制反应温度为90℃,控制反应硫酸浓度为200g/l,控制反应时间为4 h,取铁矾渣分解槽矿浆液利用物相分析检测渣中铁矾含量,当铁矾含量小于5%时,即反应结束;
(4)压滤:将步骤3得到的铁矾渣分解矿浆液进入压滤机压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经外排,滤液返回湿法冶炼热酸浸出系统,所述滤渣为铅银渣,得到铅银渣中的铅含量在10%,银含量在500 g/t。
实施例2
(1)预中和矿浆处理:通过液固分离将预中和液分为预中和底流液和预中和上清液,预中和上清液送湿法炼锌黄钾铁矾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98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空调系统教学实验装置
- 下一篇:电子设备模块的插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