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遏制刺萼龙葵入侵天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80462.8 申请日: 2013-12-12
公开(公告)号: CN103650879A 公开(公告)日: 2014-03-26
发明(设计)人: 张国良;付卫东;张瑞海;宋振;张衍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13/00
代理公司: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代理人: 徐国文
地址: 10008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遏制 刺萼龙葵 入侵 天然 生态系统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态系统控制方法,具体讲涉及一种利用披碱草和/或冰草防止及遏制刺萼龙葵入侵天然生态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入侵在我国正不断加剧,如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phorum)、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等外来植物的入侵已经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安全、区域经济发展,甚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又名堪萨斯蓟、黄花刺茄,是一种值得高度重视的具有潜在重大危害的外来有害植物。该植物为茄科茄属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现已遍布除佛罗里达州以外的整个美国境内,并扩散到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韩国、孟加拉国、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丹麦、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于1981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发现刺萼龙葵,现主要逸生于辽宁朝阳、阜新、建平、沈阳、大连,吉林白城,河北张家口万全,北京密云、延庆、门头沟,山西阳高,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区。

刺萼龙葵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极广,全国除西藏、青海、海南及两广南部外的其他地区均可适生。刺萼龙葵在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蔓延,并且蔓延的趋势还在不断增强,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刺萼龙葵对草场及农田中棉花、玉米等经济作物的生长产生严重危害,影响牲畜皮毛的品质,牲畜误食后可引起中毒死亡,同时还传播病虫害,严重威胁到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刺萼龙葵已被列入2013年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第一批)名录中。

国内对刺萼龙葵的研究刚刚起步,且多集中于对其生物生态学、入侵危害以及应急防治措施等方面。刺萼龙葵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和传播能力。耐阴、耐旱、耐高温;繁殖能力强,能产生大量的种子,靠种子传播和入侵,并且种子具有休眠期,小而轻,可随风或随水流传播扩散,常生长于开阔的生境,如荒地、草原、田野、河岸、过度放牧的牧场、谷仓前、畜栏、路边、垃圾场等地,亦可侵入农田、果园、瓜地、庭院等地。

当前对刺萼龙葵的防治大多采用人工拔除、机械和化学防除等方式,但人工拔除费时费力,在大面积发生地区可操作性不强,且机械防除的刺萼龙葵残根断茎仍可萌生新的幼苗,防除成功率不高;利用除草剂百草枯和草甘膦等进行化学防除,可使刺萼龙葵植株达到较高的死亡率,但大量施用农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在刺萼龙葵的传入地引入原产地的天敌因子,如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或病原菌,重新建立一种生态平衡。此方法可谓是一种长期控制外来入侵杂草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诸多学者开展了对土著植物和牧草与外来入侵植物竞争影响的研究,发现一些本地植物和优良牧草对外来入侵植物具有很强的竞争作用,能够较好地控制外来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扩散。如利用白蝶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llum)、细叶萼距花(Cuphea hyssopifolia)形成密集植被可有效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L)A.Gentry]的萌生和生长;用本地植物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控制新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用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小冠花(Coronilla varia)、草地熟(Poa pravensis)和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联合替代控制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具有较好的效果;用湿性臂形草[Brachiaria Subquadripara(Trin.)Hitchc]、三叶豆[Cajanus cajan(L.)Mjllspaugh]、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Schum)Stapf ex Massesy cv.Narok]等替代控制紫茎泽兰也已初见成效。但是目前还未有关刺萼龙葵天敌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可持续的治理外来恶性杂草刺萼龙葵入侵及控制其蔓延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遏制刺萼龙葵入侵天然生态系统的方法,包括种植披碱草和/或冰草;其中种植包括下述步骤:

1)深耕18~25cm、细耙、耱平;

2)早春播种深度3~5cm,覆土2~4cm后镇压,灌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04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