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框架固定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80548.0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7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雷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8 | 分类号: | H05K7/18;H05K5/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大三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一般包括壳体及与壳体连接的框架。框架多设有卡扣结构用于与壳体进行卡合,从而固定于壳体上。上述卡合装配结构,无论是将框架安装于壳体还是将框架从壳体上拆卸下来,均需较大的外力作用于壳体或框架才能完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框架固定结构。
一种框架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及框架,还包括连接件及弹性件,壳体的一边缘形成有定位件,壳体在形成有定位件的边缘上还形成有通孔,框架的一边缘形成有卡扣件,连接件包括用于置于定位件上的固定部、滑动部、连接部,滑动部置于通孔内供用户操作使固定部在定位件上沿壳体的边缘移动,固定部形成有开口面向固定架的第一槽及与第一槽相通并远离连接部的第二槽,弹性件一端固定于连接部,另一端固定于壳体上,当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槽的开口与卡扣件相互偏离,滑动部用于在第一槽的开口与卡扣件相互偏离时,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弹性件的弹力沿通孔靠近远离弹性件滑动,使开口与卡扣件相对,从而使卡扣件穿过开口运动至第一槽内,弹性件用于卡扣件穿过开口后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第一槽内与第二槽相通处时,使固定部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靠近弹性件运动,从而使卡扣件置于第二槽内。
上述框架固定结构通过卡扣件位于第二槽内实现框架与壳体的固定连接,通过卡扣件位于第一槽内实现固定架与壳体之间的拆卸,使框架的安装及拆卸均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框架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框架固定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的框架固定结构另一方向的分解图。
图4为图1中的框架固定结构拆卸时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4,一种框架固定结构10包括壳体20、框架30、连接件40及弹性件50,用于将框架30通过连接件40及弹性件50将框架30固定于壳体20上。
壳体20上相对两边缘相向地形成有凸条(图未示)及L形的定位件24。壳体20在形成有L形的定位件24的边缘上还形成有通孔22。框架30相对两边缘面向壳体20相背地形成容置件34及L形的卡扣件32,容置件34形成有用于容置凸条的容置槽(图未示),使框架30定位于壳体20上。
连接件40包括用于置于定位件24上的固定部44、操作部42、连接部46。操作部42及连接部46分别固定于固定部44两侧。操作部42置于通孔22内供用户操作使固定部44在定位件24上沿壳体20的边缘移动。固定部44形成有开口面向固定架的第一槽48及与第一槽48相通并远离连接部46的第二槽45。弹性件50一端固定于连接部46,另一端固定于壳体20上。当弹性件50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槽48的开口与卡扣件32相互偏离。操作部42用于在第一槽48的开口与卡扣件32相互偏离时,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弹性件50的弹力沿通孔22靠近远离弹性件50滑动,使开口与卡扣件32相对,从而使卡扣件32穿过开口运动至第一槽48内。弹性件50用于卡扣件32穿过开口后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第一槽48内与第二槽45相通处时,使固定部44在弹性件50的弹性力作用下靠近弹性件50运动,从而使卡扣件32置于第二槽45内。实现固定架与壳体20之间的固定连接。
当拆卸壳体20与固定架时,外力作用于滑动件上使滑动件沿通孔22远离弹性件50运动至卡扣件32位于第一槽48内时,框架30便可在外力用于下使卡扣件32沿第一槽48运动直至脱离第一槽48,便可将固定架从壳体20上拆卸下来。
上述框架固定结构10通过卡扣件32位于第二槽45内实现框架30与壳体20的固定连接,通过卡扣件32位于第一槽48内实现固定架与壳体20之间的拆卸,使框架30的安装及拆卸均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0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焙烤脂肪系统
- 下一篇:PCB板的配线焊接方法及PCB板焊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