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扇发动机的反推力装置和用于该反推力装置的反推叶栅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80725.5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2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万超;赵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K3/02 | 分类号: | F02K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兰英 |
地址: | 2011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推力 装置 用于 反推叶栅 | ||
1.一种用于航空器涡扇发动机的反推力装置中的叶栅阵列,所述叶栅阵列包括沿所述涡扇发动机的轴线纵向间隔地布置、并设置在所述涡扇发动机的外涵道的外周的多个叶栅,两相邻叶栅形成叶栅流道(3),叶栅流道(3)的两端分别包括入口部分(3a)和出口部分(3b),入口部分(3a)中气流流动方向相对发动机轴线的角度形成入口部分(3a)的倾斜角γ,所述出口部分(3b)中气流流动方向相对发动机轴线的角度形成出口部分(3b)的倾斜角δ,所述叶栅(6)和所述叶栅流道(3)构造成使所述外涵道中的气流流经所述叶栅之后,所述叶栅能够引导其中的至少第一部分气流改变流动方向,以形成第一反推力,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栅(6)形成为中空的叶栅,以在叶栅(6)的内部形成沿叶栅(6)的纵向延伸的使气流能够流过的叶栅内流道(13),所述叶栅(6)在靠近外涵道的一端形成叶栅内流道进口(5),在相反的另一端形成叶栅内流道出口端,所述外涵道中的气流的第二部分通过叶栅内流道进口(5)进入所述叶栅(6)的叶栅内流道(13),然后经过叶栅内流道出口端沿气流喷射角度α喷出而使所述第二部分气流改变流动方向,以形成第二反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栅阵列,其特征在于,该出口端做成封闭的,在所述出口端上设置至少一个排气喷嘴喷(4)以沿气流喷射角度α喷射叶栅内流道(13)中的气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栅阵列,其特征在于,该出口端做成封闭的,在所述出口端上形成至少一个小孔,以沿气流喷射角度α喷射叶栅内流道(13)中的气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栅阵列,其特征在于,该出口端做成敞开的,以沿气流喷射角度α喷射叶栅内流道(13)中的气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栅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栅构造成满足如下公式:
0.9N1≤N2≤N1-0.5
其中,N1表示叶栅外厚度;
N2表示叶栅内厚度;
N1和N2的单位是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栅阵列,其特征在于,叶栅内流道进口(5)的端面相对于发动机轴线的角度β满足如下公式:
45°≤β≤9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栅阵列,其特征在于,叶栅内流道进口(5)的端面从垂直于叶栅内流道进口(5)的气流流入方向的平面朝向使所述端面的迎风面增加的方向偏移。
8.如权利要求2中的所述的叶栅阵列,其特征在于,排气喷嘴(4)的轴线与发动机轴线的夹角形成为排气喷嘴(4)的气流喷射角α并满足如下公式:
90°<α≤135°。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叶栅阵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叶栅阵列中,在至少一对相邻的出口部分(3b)的倾斜角δ中,上游处的出口部分(3b)的倾斜角小于下游处的出口部分(3b)的倾斜角。
10.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叶栅阵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叶栅阵列中,在至少一对相邻叶栅内流道出口端的气流喷射角α中,上游处的叶栅内流道出口端的气流喷射角小于下游处的叶栅内流道出口端的气流喷射角。
11.如权权利要求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叶栅阵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叶栅阵列中,所述出口部分(3b)的倾斜角δ大于90°,在靠近所述外涵道下游的叶栅(6)的内流道出口端的气流喷射角α与相应的出口部分(3b)的倾斜角δ相同,在靠近所述外涵道上游的的叶栅(6)的至少第一个叶栅(6)的内流道出口端的气流喷射角α小于相应出口部分(3b)的倾斜角δ。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叶栅阵列,其特征在于,每个叶栅的排气喷嘴(4)的个数M不小于3,但不大于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07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刚度谐振腔壳体结构
- 下一篇:涡轮增压器中心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