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81194.1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9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陈小姝;张建波;齐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科技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30041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玉米 产量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中的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高光效作物,作物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与光照、温度、水分、CO2浓度、土壤环境及作物的垄向密切相关。目前,在东北地区,玉米传统的栽培方法的株行距为55~60cm,株距31~35cm,每亩种植玉米约3500株,且垄向随机性强,没有确定方向。这种栽培方法在玉米长到6~9片叶以后,玉米阴影相互遮蔽,不能使光照射到玉米的每片叶子,不能充分发挥每片叶子的光合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的光能,从而严重影响干物质的积累,进而影响产量,目前玉米每公顷产量只有七八千斤。因此根据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变化、夏季盛行西南风等自然规律,改变垄向和垄距,可以提高玉米叶片的受光面积,提高玉米的受光时间和受光强度,增强光合速度和光能利用率,促进玉米成熟,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方法,种两垄空一垄,增大了通风度,株数提高了10%;光照好,水温高,积温高;能减少病虫害,抗倒伏。玉米单产平均增幅达15%~1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1)进行秋翻地,打破犁底层,翻后拖平耙压;
(2)根据种植地的经纬度测量出垄向磁南偏西18~20°;
(3)依据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以及玉米株高,测量组合垄的垄距,采用由大垄和小垄构成混合组合垄,大垄宽150~170cm,小垄宽25~45cm;
(4)将生育期在126~129天,积温在2650~2850℃的玉米种子播种后镇压。
优选地,第二年的小垄设置于第一年的大垄处,第三年的小垄设置于第一年与第二年的大垄交集处,三年完成一个耕作周期,四年一个轮回。
优选地,步骤(1)所述翻地深度为25cm。
优选地,步骤(3)的大垄宽150~159cm,小垄宽25~29cm。
优选地,步骤(4)所述播种的密度为6.5~7.0万株/hm2,株距为14~15厘米,播深为3~4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种两小垄空一大垄,增大了通风度,株数提高了10%;光照好,水温高,积温高;能减少病虫害,抗倒伏。第二年、第三年依次在第一年空的大垄中种小垄,第四年种回到第一年的垄位,充分利用土地养分,达到高产目的。玉米每年单产平均增幅达15%~17%,每公顷最低可增产2500公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垄向及种植示意图。图中a为株距,b为大垄距,c为小垄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权利要求的全部内容,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种植试验基地在吉林省九台市,在秋收后,用机械将地耙平,备次年春季播种用。播种前,用罗盘定向,根据九台市的经纬度(东经125°51′,北纬44°09′)计算出垄向为磁南偏西20°。垄距设为大垄160厘米,小垄40厘米构成的2米2行组合垄。
具体播种方法:
第一年播种时按耕作行宽40厘米(小垄宽),休闲行宽160厘米(超大行距)进行播种。
第二年播种时在第一年耕作行的东侧间隔30厘米左右进行播种,仍按耕作行宽35厘米,休闲行宽165厘米进行播种。
第三年播种与第二年播种同侧,再间隔30厘米左右,仍按耕作行宽35厘米,休闲行宽165厘米进行播种。
第四年播种回到第一年的播种位置。三年完成一个耕作周期,四年一个轮回。
垄距设定后可用普通播种机进行播种,无需特殊机械。选择生育期在127天,积温在2750℃的优质、高产耐密品种,先玉335,确保一次出苗。
严格控制播种密度,公顷保苗6.5万株/hm2。株距15厘米,播深4厘米。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
秋收时获得1.5万公斤/公顷的产量。
实施例2
(1)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肥保水、排水良好的平整地块。
(2)秋收后进行秋翻地,翻地深度为25cm,打破犁底层,翻后及时拖平耙压,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土块疏松,细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科技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吉林省科技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11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