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螺旋挤浆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81481.2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4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泽;余红涛;徐广晋;关平;刘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昆船瑞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D21C9/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106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螺旋 挤浆机 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造纸法再造烟叶技术起步较晚,实现产业化只有近十年的时间,因其对卷烟工业的降耗以及卷烟品质的改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发展迅速。双螺旋挤浆机配置于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的提取工艺段,是提取工艺段的关键设备。提取工艺段的目标是将烟叶碎片或烟梗等原料经过溶剂浸泡后,把其中的提取液和固形物尽可能的分离,这里主要就是靠双螺旋挤浆机来完成,所以本工艺段的工艺指标主要取决于双螺旋挤浆机的控制效果。目前双螺旋挤浆机的控制是根据双螺旋挤浆机的运行电流变化,通过控制来料方向的进料速度来进行控制。实际上,由于双螺旋挤浆机进料量的控制有滞后性,且进料量是变化和不均匀的,所以时常会出现以下情况:要么进料过多导致漫料和闷车;要么进料过少导致固形物压不干,含水率过大,且出料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螺旋挤浆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以解决造纸法再造烟叶提取生产过程中生产效率较低,容易漫料和堵塞闷车或固形物出料不均匀、含水率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控制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螺旋挤浆机的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有安装于电控柜内用于控制双螺旋挤浆机启动电机的变频器和用于控制变频器的PLC控制装置,安装于电控柜门板上或现场操作台上用于操作人员设定控制参数和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的触摸式控制屏,变频器与PLC控制装置之间采用现场总线网进行通讯连接,PLC控制装置与触摸式控制屏之间采用工业以太网进行通讯连接;在触摸式控制屏的界面上设置的控制参数包括有运行电流设定值ID输入、实时电流I显示、上限运行频率FH设定输入、下限运行频率FL设定输入、实时运行频率F显示、PID控制回路调节参数P、I、D的设定值输入、正向运行频率设定值输入、正向运行启动按钮、反向运行频率设定值输入、反向运行启动按钮、自动/手动选择旋钮。
一种双螺旋挤浆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自动控制时,将实时采集的变频器运行电流I与运行电流设定值ID进行比较,当I>ID时,自动提高变频器的输出频率F,从而加快双螺旋挤浆机的出料速度,但输出频率F不能超过设定的上限运行频率FH;当I<ID时,自动降低变频器的输出频率F,从而减慢双螺旋挤浆机的出料速度,但输出频率F不能低于设定的下限运行频率FL;手动控制时,按下正向运行启动按钮,则双螺旋挤浆机按操作人员输入的正向运行频率设定值运行;按下反向运行启动按钮,则双螺旋挤浆机按操作人员输入的反向运行频率设定值运行。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有效降低了双螺旋挤浆机固形物出料的不均匀性,提高了产出的固形物干度(由25%左右提高到30%以上);
2)有效降低了双螺旋挤浆机发生漫料和堵塞闷车的几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3)若偶尔发生了堵塞闷车事故,则可将控制方式由“自动”切换成“手动”,通过操作人员人工正转和反转交替控制运行,可较快地清除阻塞物,待打通阻塞点后,再将控制方式转回“自动”,恢复正常生产。
本发明有效地优化了现有造纸法再造烟叶提取生产过程中关键设备双螺旋挤浆机的控制方案,将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应用于造纸法再造烟叶提取生产过程,解决了提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经过对双螺旋挤浆机配置该控制系统及方法进行自动生产控制,能较好地将来料的固行物和提取液分离干净,稳定和提高产品中固形物的干度;还能有效地防止堵料闷车。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控制系统控制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昆船瑞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中烟昆船瑞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1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