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转炉吹炼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2945.1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宋修明;吴华峰;盛放;魏庆农;黄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合肥金星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5/06 | 分类号: | C22B15/0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02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吹炼 自动控制系统 | ||
1.一种铜转炉吹炼的控制系统,其包括在造渣期在线对铜转炉内熔体中PbO和PbS特征光谱发射强度信号进行采集的造渣终点检测单元(10),以及在造铜期在线对铜转炉烟道烟气中的SO2气体浓度信号进行采集的造铜终点检测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分析处理造渣、造铜终点检测单元采集的信号判断是否到达造渣、造铜终点并调控是否停风吹炼;
数据处理单元采用如下方法对造渣终点检测单元(10)采集的PbO和PbS的特征光谱发射强度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将造渣终点检测单元(10)采集的PbO和PbS的特征光谱发射强度信号在同一坐标系下分别绘制生成PbO光强曲线和PbS光强曲线,光强曲线的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光强;判断两条光强曲线是否相交,如果相交,则该交点前后五分钟的时间区间为造渣终点区间,在该造渣终点区间内进行停风吹炼作业,否则继续造渣吹炼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转炉吹炼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造渣期、造铜期对铜转炉内熔体温度进行信号采集的温度检测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分析处理温度检测单元采集的信号并调控冷料的投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转炉吹炼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造渣终点检测单元(10)设置在铜转炉炉口上方,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望远镜(11)、第一光谱仪(12)、PDA探测器(13)、DSP数据采集卡(14),第一光谱仪(12)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分光,然后由PDA探测器(13)完成光电信号转换,进而由DSP数据采集卡(14)完成整个光谱数据采集工作,并将采集到的光谱数据传送至数据处理单元进行分析处理判断是否到达造渣终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转炉吹炼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造铜终点检测单元设置在铜转炉的烟道壁上,包括烟道同一高度相对的两侧壁处对应设置的发射光源(21)和第二光谱仪(22),第二光谱仪(22)对发射光源(21)发出的经烟气吸收后的光进行光强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光强信号传输给数据处理单元进行分析处理判断是否到达造铜终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转炉吹炼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铜转炉炉口上方,温度检测单元为双色红外测温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转炉吹炼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处理单元采用如下方法对造铜终点检测单元采集的SO2吸收光谱强度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将采集的SO2吸收光谱强度信号转换成SO2体积浓度信号,将处理得到的SO2体积浓度信号与造铜终点时铜转炉烟道中终点SO2体积浓度范围0.8~1.2%进行比较,若到达终点SO2体积浓度范围内则进行停风吹炼作业,否则继续造铜吹炼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合肥金星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合肥金星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29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