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接地的设置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4753.4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7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军;孙涛;李勇伟;苗桂良;贾江波;高福军;陈光;傅光;张国良;张福生;纪新元;陈兴哲;杨振国;孟宪彬;张广玉;薛春林;范峥;王子瑾;徐大成;黄欲成;马凌;陈建忠;朱永平;郝阳;罗鹰;梁明;周唯;杨宇;范龙文;马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00 | 分类号: | H02J1/00;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800 kv 高压 直流 线路 接地 设置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特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的设计技术,具体的讲是一种±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接地的设置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杆塔良好的接地可确保故障电流顺利泄放,且不产生高电位差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是防止雷电和静电危害等必不可少的措施。接地体为在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给定点与接地极或接地网之间提供导电通路或部分导电通路的导体。
为了提高反击耐雷水平、降低闪络率,国内外的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加装人工水平接地体的方式来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中关于杆塔接地的要求如下:有地线的杆塔应接地,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电阻,不宜大于下表规定的数值。工频接地电阻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在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中有关于杆塔接地的要求,由于超高压线路的杆塔基础和人工水平接地体的尺寸相对特高压线路较小,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一般采用加装人工水平接地体的方式来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特高压杆塔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尺寸较大,安装和维护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且由于特高压杆塔基础尺寸和埋深较大,基础内钢筋众多,基础本身的散流能力较强,因此上述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中有关于杆塔接地的要求无法应用于±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关于杆塔接地的设置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特高压杆塔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尺寸大,安装和维护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特高压杆塔基础尺寸和埋深较大,基础内钢筋众多,基础本身的散流能力较强而无法应用于±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直流线路接地的设置方法及系统,充分利用杆塔基础的自然接地作用,使自然接地电阻满足接地电阻限值要求,从而可以取消人工水平接地体,不仅节省了接地钢材,实现差异化接地设计,而且提高了技术的经济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接地的设置方法,包括:获取±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对应的线路雷电活动数据、地形分布数据、海拔高度数据、线路参数、杆塔型式以及接地电阻;根据所述的线路参数、杆塔型式以及地形分布数据确定全线平均绕击闪络率;根据所述的线路雷电活动数据、杆塔型式、接地电阻和海拔高度数据确定全线平均反击闪络率;根据所述的全线平均绕击闪络率以及全线平均反击闪络率设定可接受的反击闪络率;获取通流导体、混凝土电阻率、土壤电阻率、基础根开、基础埋深、钢筋布置;根据所述的通流导体、混凝土电阻率、土壤电阻率、基础根开、基础埋深、钢筋布置确定杆塔基础自然接地电阻;根据所述的杆塔基础自然接地电阻、可接受的反击闪络率设置所述±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的人工水平接地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4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强冷室
- 下一篇:散热模组的喷漆遮蔽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