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时间驾驶监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85162.9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2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占国霞 |
地址: | 3100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时间 驾驶 监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动车驾驶监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员长时间驾驶的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的数量和普及程度都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交通事故问题也逐渐突显。根据交通部门的资料显示,由于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导致疲劳驾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连续驾驶时间太长,一般连续驾驶2个小时以上要求驾驶员进行必要的休息,但由于一些驾驶员安全意识的缺乏,尤其是一些货车司机,常常连续长时间驾驶,一旦大祸酿成就无法挽回。
现有技术中长时间驾驶监控主要采用检查驾驶员IC打卡或签到的行车记录来判断驾驶员是否长时间驾驶,这种检测技术对于长时间驾驶的评判实际上是通过连续驾驶时间标准来界定,但这种主观检测方式均需要驾驶员高度自觉、车辆管理方规划管理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比如出现驾驶员不按时打卡、代打卡或篡改行车记录等情况都会使该装置形同虚设,大大影响监测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检测驾驶座位上承受的压力和汽车的行驶状态相结合的方式客观的判断驾驶员是否连续长时间驾驶,根据检测驾驶座位的压力值判断位置上是否有驾驶员,根据行驶状态开启时间计时,无需取决于使用人员或者监督人员主观自觉性,只要监测到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超过预计时间,就发出长时间驾驶警示信息提醒驾驶员,从而能起到长时间驾驶预警作用。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长时间驾驶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检测驾驶座位压力值;
检测汽车行驶速度;
根据上述压力值和车速的检测结果记录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
记录行驶过程中单次中停时间,若中停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重新记录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
若连续驾驶时间大于预设时间,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若连续驾驶时间大于预设时间,向远程监控中心发送驾驶员长时间驾驶记录。
优选地,还包括压力检测模块,速度检测模块,第一计时模块,第二计时模块,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其中,
所述压力检测模块安装在主驾驶座位下方,用于检测驾驶座位上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发送给控制模块;
所述速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汽车的当前行驶的车速;
所述第一计时模块和第二计时模块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开启或关闭计时,所述第一计时模块用于记录连续驾驶时间,所述第二计时模块用于记录驾驶过程中的停车时间;
所述报警模块受控于控制模块,用于发出声光报警信息;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向远程监控中心发送长时间驾驶记录;
所述控制模块与压力检测模块、速度检测模块、第一计时模块、第二计时模块、报警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接收压力检测模块、速度检测模块、第一计时模块和第二计时模块的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当第一计时模块的计时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向报警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控制信号。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更加客观准确的判断驾驶员是否连续长时间驾驶,只需检测驾驶座位上承受的压力和汽车的行驶状态,而无需取决于使用人员或者监督人员主观自觉性,一旦监测到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超过预计时间,就发出长时间驾驶警示信息提醒驾驶员,同时将警示信息发送到远程监控中心,从而能起到长时间驾驶预警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长时间驾驶监控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长时间驾驶监控方法中采用的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参加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长时间驾驶监控方法的流程框图,包括以下步骤:
(1)实时检测驾驶座位压力值;实时检测驾驶座位压力值是为了确定驾驶座位是否有人且是否为同一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51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用膜片式助力转向开关
- 下一篇:一种渣料溶剂蒸脱回收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