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潮下带浅海养殖菲律宾蛤仔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85370.9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8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映;闫喜武;吕纯忠;陈雷;李成江;许传才;戚浩然;孙毅;宋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刘海映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田和穗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潮下带 浅海养殖 菲律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菲律宾蛤仔的养殖方法,特别是一种潮下带浅海养殖菲律宾蛤仔的方法。
背景技术
菲律宾蛤仔是我国主要海产贝类,辽宁庄河、普兰店一带沿海地区是我国菲律宾蛤仔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出口基地,其生产形式为滩涂养殖。但近年来因沿海工程、环境污染等原因,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大面积萎缩,产业发展面临困境。因此如果能够在滩涂以外的海域进行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则能够避免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的养殖面积缩小的问题,有利于菲律宾蛤仔养殖的继续开展和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非滩涂地区养殖菲律宾蛤仔的方法,它能够大幅度扩大菲律宾蛤仔养殖的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潮下带浅海养殖菲律宾蛤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选择盐度25-32、底质无污染、地势平坦且无淡水注入的潮下带浅海区作为底播养殖区,播苗前对养殖区进行敌害生物的清除,
b、选择规格为壳长7-20mm、600-7000粒/500g、壳色白晰、规格均匀、活力强、无破损的幼贝作为养殖苗种,
c、在4月中下旬,采用湿播法在10米等深线内进行播苗,在养殖区范围内按照3000-5000粒/m2的密度集中播撒,且播苗操作应选择在平潮时进行,苗种规格为7mm以上,且在养殖过程中定期对养殖区进行敌害生物的清除,
d、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养殖,蛤仔壳长到4cm以上,个体体重达到8g以上,即进行采捕收获。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所公开的菲律宾蛤仔浅海增养殖技术,是对菲律宾蛤仔养殖技术的重大创新,它将菲律宾蛤仔养殖的水深扩展到潮下带10米等深线浅海水域,将养殖空间增加了数十倍。与滩涂养殖相比,浅海养殖具有抵抗恶劣环境能力强,受高温、冰冻和降雨的影响小等优势;并由于潮下带无露空时间,延长了有效摄食时间,生长速度和肥满度大幅度提高,养殖周期也相应的大幅度缩短。该技术是对传统养殖理论和技术的重要发展,是滩涂贝类养殖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底播养殖区的选择。选择潮下带浅海区作为底播养殖区,其海水水质需符合养殖用水标准,盐度25~32,底质无污染,地势平坦,无淡水注入。并且在播苗前,采用诱捕、潜水员潜水采捕等方式清除敌害生物。
苗种选择及运输。选择规格为壳长7~20mm、600-7000粒/500g、壳色白晰、规格均匀、活力强、无破损的幼贝作为养殖苗种。苗种用集装箱加冰冷藏运输,且运输途中防止日晒、风干和雨淋等,保持湿润环境,而且当天采收、当天运输,以保证苗种的成活率。
底播时间、方式和底播规格、密度。在4月的中下旬,采用湿播法在10米等深线内进行播苗,用船把蛤苗运至插好标志的养殖用浅海区域,在标志范围内按照3000~5000粒/m2的密度集中播撒,且播苗需在平潮时进行,因为蛤仔播撒后需要一定的下潜时间,所选择的苗种规格需在7mm以上,否则影响成活率。一般采用小苗7-10mm(5000-7000粒/500g)、中苗15mm(1200-1500粒/500g)、大苗20mm(600-700粒/500g)三种底播规格,并且由于播撒密度和苗种规格成反比,因此底播密度应在3000粒/m2以上,并结合集中播撒。
清除敌害。在播种前和养殖过程中,都需要对养殖海域进行敌害生物的清除工作,如海螺、海星等,对于这些敌害生物采用诱捕、潜水员潜水采捕等手段定期清除敌害。
采捕。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养殖,当蛤仔壳长达到4cm以上,个体重达到8g以上时,即可进行采捕收获。
利用本方法进行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其养殖水深可以达到10米等深线以内,经试应用,其平均亩产1000kg以上,最高达到3500kg。与周边滩涂养殖相比,菲律宾蛤仔的生长速度提高67.9%,成活率提高50%,肥满度提高26.9%,养殖周期缩短了6个月以上,亩产提高9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刘海映,未经大连海洋大学;刘海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53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压敏粘合剂膜
- 下一篇:一种高硬度抗时效软化的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