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织袋自动裁缝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6026.1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8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如;岳川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隆经纬(郑州)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70/00 | 分类号: | B31B70/00;B31B70/04;B31B70/1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45004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织袋 自动 裁缝 | ||
编织袋自动裁缝机,上料装置连接储存装置,储存装置连接输料装置,输料装置连接切割装置,切割装置连接转运装置,转运装置连接缝纫装置,缝纫装置连接码垛装置。上料装置下设料卷对准装置;输料装置为两个输料辊夹持料片转动输料,输料上游工序设色标式到位检测装置;切割装置包括冷切活动刀和热切刀,冷切活动刀为异形剪切刀具;切割装置与输料装置之间设置压条,压条与切割装置之间设热切口搓开装置;物料转运装置为双向输送装置,双向输送装置两端分别连接缝纫装置和码垛装置;物料转运装置的压爪为弹性压爪;缝纫的上游工序,设前姿态调整装置。该编织袋自动裁缝机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节省原料,省时省力,流水作业顺畅,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袋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袋自动裁缝机。
背景技术
在编织袋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编织袋布卷搬运到机器的工作位,但是一般布卷直径为800—1350mm,重量可达300KG,通常需要由多个操作工来进行布卷的搬动,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下。
针对编织袋的剪裁,由于编织袋的加工工艺和材质不同,可分为两种裁剪方式。一种是用金属利器裁剪,称为冷切;一种是利用加热的金属裁剪,称为热切。通常的编织袋冷切装置和热切装置是两套独立安装的装置,在车间内占用很大的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此外,编织袋布料的自动裁剪是间歇动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在剪裁前保证整卷布料投放的连续性,保证布料在剪裁之前储存大于所要剪裁的长度,这样才能使剪裁有周期的工作,而传统的待切布料储存装置结构比较复杂,使用不便。传统的编织袋剪裁模式为手工剪裁,将料卷拉出后,手工进行裁剪时,对料卷是否对正没有要求,但是现在编织袋的剪裁工艺是流水自动作业进行的,自动进料若对不准的话,直接影响后续工序的进行,以及产品的合格率。
经裁袋机剪裁后的编织袋料卷,一端需要缝合,在裁袋后输送至缝纫端的路程上,由张紧轮张紧的输送带在输送板上移动,输送带上方是剪裁后的筒状卷料,也就是压平的圆筒料,压平的圆筒料两端对立两条输送带,两条输送带上方对应设置有对立的两个转接压轮,两个转接压轮由一个气缸同时控制其上下移。受气缸控制,两个转接压轮将压平的筒状料压紧在输送带上,由输送带摩擦力将压平的筒状料向缝纫机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压平的筒状料需缝纫的一端需要折边,即该端需要通过折边筒。折边筒就似缝纫衣服时,将直线缝纫的边,经过折边筒折边,在折边筒出口将折边后的布料缝纫,由人工控制布料不倾斜。现有技术中,由于两个转接压轮受一个气缸同时控制,所以缝纫压平的筒状料时,若折边筒折宽边,则折边筒与压平的筒状料一端间隔大,摩擦力小,能够将压平的筒状料一端缝合为直线,残品率低。但此时由于折得边宽,使得每个编织袋浪费大约6公分的原料,浪费率在5%以上。而在折边筒折窄边时,由于折边筒与压平筒状料的一端间隔小,使该端的压平筒状料与输送带的摩擦力大,而相对地与另一端压平筒状料与输送带的摩擦力小,是故压平筒状料在输送带上并非直线运动,致使最后的缝合线是弧线,即产品是不合格的。
另外,在编织袋生产过程中,编织袋物料的转运是项非常重要的工序,传统的编织袋物料的转运通常采用人工完成,工作效率较低。而且裁后物料的转运是用安装在同一旋转轴上的多个刚性结构的压爪完成的,如果压爪有安装误差,就会造成有的压爪处于悬空位置,这样给编织袋物料转运带来一定误差,影响生产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且裁切后的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只能向一个方向输送,输送机构的空行程较长,输送效率低。
塑料编织袋在剪裁缝纫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静电,在编织袋码垛过程中如果静电不消除,会给下一道工序带来麻烦。
从上可知,目前的编织袋整个裁缝生产流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诸多地方亟需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编织袋自动裁缝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隆经纬(郑州)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泰隆经纬(郑州)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6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