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撒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6809.X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8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毕道才;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灵杨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5/12 | 分类号: | A01C15/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421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播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撒肥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使用越来越多,比如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但是在施肥这一环节,目前如何制备得到施肥较为均匀的撒肥机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撒肥机构,本撒肥机构不但结构简单,造价低,且能够确保施肥均匀,性能稳定可靠,工作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撒肥机构,本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转轴和套设固定在转轴上的螺旋送料部件,且所述螺旋送料部件的下侧设有用于分配撒播肥量的分料器。
同时,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得以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所述分料器包括与螺旋送料部件连为一体的料盘,且螺旋送料部件设置在所述料盘的上侧中部;所述料盘沿其周向均布有多个撒肥部件;所述撒肥部件朝向螺旋送料部件的一侧设有进肥口,远离螺旋送料部件的一侧设有出肥口;相邻撒肥部件的进肥口之间设有固定在料盘上的挡板,所述挡板和撒肥部件的进肥口依次相接并共同连成将螺旋送料部件围在其中的配料区域。
优选的,所述撒肥部件呈一面敞开、三面封闭的方筒状,撒肥部件的敞开一面设置在撒肥部件的位于料盘旋转方向后侧的一面。
优选的,所述挡板由围挡部和封口部构成,所述围挡部呈圆弧状,且围挡部设置在相邻撒肥部件的进肥口之间;所述封口部呈平板状,且封口部封盖在撒肥部件敞开一面的靠近进肥口处的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撒肥部件的出肥口一侧伸出在所述料盘的外侧,且撒肥部件的出肥口呈向上翘起状。
进一步的,所述封口部的靠近料盘外缘一端与料盘外缘之间有间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中的撒肥机构由螺旋送料部件和分料器构成,螺旋送料部件用于将肥料箱中的肥料输送至分料器中,螺旋送料部件的设置,不但保证了肥料的顺利下滑,同时也起到了均匀布料的作用。
2)、本发明中的分料器包括料盘,料盘的周向均布有多个撒肥部件;所述撒肥部件呈一面敞开、三面封闭的方筒状,且撒肥部件的敞开一面设置在撒肥部件的位于料盘旋转方向后侧的一面。当肥料自螺旋送料部件送到料盘上以后,由于料盘在转轴的带动下不停旋转,则肥料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进肥口进入撒肥部件,进入撒肥部件中的一部分肥料将由敞开面而掉落至距离料盘较近的土地上,另一部分肥料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出肥口处甩出而掉落至距离料盘较远的土地上,从而实现了由近到远的全方位的施肥。
3)、本发明中撒肥部件的出肥口呈向上翘起状,有利于肥料甩向较远的土地,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施肥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撒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撒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撒肥机中肥量调节机构中的出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撒肥机中肥量调节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机架 20—肥料箱 21—限位条 30—行走机构
31—传动轴 32—行走轮 40—肥量调节机构 41—出料部件
411—封盖 412—出料套筒 413—底板 414—配料筒
415—螺栓孔 416—拨动孔 417—出料空隙 42—调节套筒
43—调节杆 44—定位旋柄 45—搅料部件 50—撒肥机
51—转轴 52—螺旋送料部件 53—料盘 54—撒肥部件
55—挡板 551—围挡部 552—封口部 56—配料区域
60—驱动机构 61—主动齿轮 62—被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撒肥机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上固定有肥料箱20,所述机架10的下侧设有行走机构30,所述肥料箱20下侧的出料口处设有肥量调节机构40,所述肥量调节机构40的下侧设有撒肥机构50;撒肥机还包括驱使撒肥机构50动作的驱动机构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灵杨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灵杨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6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